⒈ 调和。
⒉ 指调味。
⒊ 和睦;使和睦。
⒈ 调和。
引《管子·度地》:“天地和调,日有长久。”
《素问·痹论》:“荣者,水穀之精气也,和调於五藏。”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剂水火而和调,糅苏蔱以芬芳。”
⒉ 指调味。
引宋 司马光 《辞左仆射第三札子》:“多盐则太咸,多梅则太酸,和调适宜,最为难事。”
⒊ 和睦;使和睦。
引《墨子·兼爱中》:“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荐贤退恶,和调百姓。”
明 陆世廉 《西台记》第一出:“念乱图存,总须将相和调。”
⒈ 互相调理、彼此协调。
引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海内晏然,天下大洽,阴阳和调,万物咸得其宜。」
元·郑光祖《㑇梅香·第二折》:「教解元善服汤药,把贵体和调。」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