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谓从轻论罪或减刑。
⒈ 亦作“末减”。谓从轻论罪或减刑。见“末减”。
引《左传·昭公十四年》:“﹝ 叔向 ﹞三数 叔鱼 之恶,不为末减。”
杜预 注:“末,薄也;减,轻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后主纪》:“论决死刑,多从末减。”
明 屠隆 《綵毫记·远谪夜郎》:“姑念此词作在庶人( 永王 李璘 )逆节未露之先, 子仪(郭子仪 )復力为伸救,得从末减,免其反罪,长流 夜郎。”
清 侯方域 《西施亡吴辩》:“夫吾之为 西施 辩者,非果谓女戎可与於末减也。盖欲推其致亡之繇,而断之於穷师黷武,以为后世鉴戒也。”
鲁迅 《集外集·我来说“持中”的真相》:“于是 玄同 即应根据精神文明法律第九万三千八百九十四条,治以‘误解真相,惑世诬民’之罪了。但因为文中用有‘大概’二字,可以酌给末减。”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