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 簸箕是一个词语,读音为bò ji,释义有三种,一是一种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民间多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斗和簸箕被赋予神秘的占卜色彩,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另外还有叫做簸箕板的小吃。出自贾思勰 《齐民要术》。
簸箕bòji
(1)[dustpan]∶一种铲状器具,用以收运垃圾
(2)[fan;winnowingpan]∶扬米去糠的器具
(3)[loopofafingerprint]∶簸箕形的指纹
一种用来扬去谷类糠皮的器具,以竹篾或柳条等编成。
《唐诗纪事.卷六二.郑嵎》:「大开内府恣供给,玉缶金筐银簸箕。」
也称为「畚箕」、「畚斗」。
扫地时盛尘土的工具。
英语wickerorbamboowinnowingbasket,dustpan
法语van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