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语词典 > 海蜇的意思
hǎi zhé

海蜇


拼音hǎi zhé
注音ㄏㄞˇ ㄓㄜˊ
繁体海蜇

海蜇 (水生无脊椎动物)海蜇(seajelly,or jellyfish, nettlefish)hǎi zhé (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 。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约一米五,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我国南北各海中。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海蜇,俗称为水母、石镜、蜡、樗、蒲鱼、水母鲜和海(虫宅zha)等。海蜇属钵水母纲,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程半球状,可食用,上面呈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 腔肠动物。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一米,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中国南北各海中。尤其是浙江沿海最多。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海蜇(Rhopilema)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统称。营海洋漂浮生活。成体伞部隆起呈半球状,体伞表面光滑、中胶层厚。伞径300~600毫米,最长可达1米。伞缘有八个缺刻,各有14~22个舌状缘瓣。无伞缘触手。口腕八条,三翼型。每条口腕约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40条棒状物。大型的口消失,依靠缘瓣上的小型吸口吸食小型动植物。内伞有发达的环肌。中国沿海广泛分布,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最多。每年8~9月成群出没海面。可人工培育,并已人工放流以增加其资源量。可供食用,并可入药。伞部俗称“蜇皮”,口腕部俗称“蜇头”。

基本解释

海蜇hǎizhé

[jellyfish]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半球状,可作食用,上面呈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灰红色,叫海蜇头

辞典解释

海蜇hǎizhéㄏㄞˇㄓㄜˊ

动物名。腔肠动物水母类。形如伞盖,平滑黏软,有腕八枚下垂。其薄皮经人工脱水处理后可食用。
也称为「水母」。

英语Rhopilemaesculenta,anediblejellyfish

德语Qualle,Meduse(S,Bio)​

法语Rhopilemaesculentum

网络解释

海蜇(水生无脊椎动物)

海蜇(seajelly,orjellyfish,nettlefish)hǎizhéㄏㄞˇㄓㄜˊ(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约一米五,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我国南北各海中。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海蜇,俗称为水母、石镜、蜡、樗、蒲鱼、水母鲜和海(虫宅zha)等。海蜇属钵水母纲,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程半球状,可食用,上面呈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
腔肠动物。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一米,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中国南北各海中。尤其是浙江沿海最多。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海蜇(Rhopilema)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统称。营海洋漂浮生活。成体伞部隆起呈半球状,体伞表面光滑、中胶层厚。伞径300~600毫米,最长可达1米。伞缘有八个缺刻,各有14~22个舌状缘瓣。无伞缘触手。口腕八条,三翼型。每条口腕约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40条棒状物。大型的口消失,依靠缘瓣上的小型吸口吸食小型动植物。内伞有发达的环肌。中国沿海广泛分布,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最多。每年8~9月成群出没海面。可人工培育,并已人工放流以增加其资源量。可供食用,并可入药。伞部俗称“蜇皮”,口腕部俗称“蜇头”。

相关词语

按词性查词:
拟声词 代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副词 量词 介词 连词 数量词 数词 助词 疑问词
按结构查词:
AA式 ABCC式 AABB式 AABC式 ABB式 ABAC式 AAB式 ABCB式 ABBC式 ABAB式 ABCA式 A里AB式
按首拼查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