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手 (中国古建木构件)亦称斜垃,从抬架式构架巾最土层短梁粱叉至脊檩问斜撑的木陶件。北魏前已使用。明清后渐废 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斜杆,用以固定脊槫,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北魏宁懋石室以见。唐、宋、辽、金、元建筑中仍用。明代偶有应用,但断面尺寸很小。清代几乎不用。山东人称房梁两端组成“人”字、托起檩条的两块木头。
叉手chāshǒu
(1)[cuponehandintheotherbeforethechest]∶一种礼节。两手交叉齐胸,俯首到手,犹如后世之作揖。又作“抄手”
叉手施礼
(2)[putthepalmstogether]∶合十
拱手。十指交错放在胸前,为一种表示恭敬的姿势。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
《水浒传.第二回》:「高俅叉手跪覆道:『小的叫做高俅。胡踢得几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