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比喻情况不同。【出处】《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示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郑国明白,宋国糊涂。语出《左传.宣公十四年》:「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后借以比喻所遇情况不同,凶险不一。清.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郑昭宋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
【解释】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比喻情况不同。
【出处】《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
【示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