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语词典 > 奏議的意思
zòu yì

奏議


拼音zòu yì
注音ㄗㄡˋ ㄧˋ
繁体奏議

奏议 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的统称。包括《文心雕龙》中的“章表”、“奏启”、“议对”这三类。据刘勰的说法,“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在较古的时候,章、表、奏、议四者还是有区别的,后来这种区别就逐渐消失了。章体文字久已失传,表体文字大量可见,其内容比较广泛。奏启即奏,奏是进的意思,臣下言事称奏事。《文章辨体序说》: “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奏事的文章战国时称上书,如李斯《上秦始皇书》。汉朝称上书或上疏、奏书。疏的本义是条陈,即逐条陈说。如司马相如《上疏谏猎》、枚乘《奏书谏吴王濞》。议对即议政、对策的文章。对策,简称策。《文心雕龙·议对》篇说:“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应举时由皇帝出题目,题目写在简上,故叫策问;应举者按题陈述自己的意见,故叫对策。汉代晁错、董仲舒等都以对策著名。此外还有封事,也称封章,这是一种秘密的奏议,进奏时加以密封,以防泄漏。书说(shuì) 包括书和说。书指一般的书信,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说一般是指游士的游说之辞。如苏代《说齐不为帝》,范雎《说秦昭王》。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其(袁可立)奏议剀切有当,帝心似陆,宣公至若决策,击贼蹙之远徙,则裴晋公淮蔡之断也!”

基本解释

奏议zòuyì

(1)[memorializetheemperor]∶臣子向帝王上书陈述事情,议论是非

(2)[memorialtothethrone]∶奏章

辞典解释

奏议zòuyìㄗㄡˋㄧˋ

古代臣子因事向君王陈奏,并条列其是非,称为「奏议」。
唐.韩愈〈唐故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

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
《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也称为「奏章」、「奏疏」。

网络解释

奏议

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的统称。包括《文心雕龙》中的“章表”、“奏启”、“议对”这三类。据刘勰的说法,“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在较古的时候,章、表、奏、议四者还是有区别的,后来这种区别就逐渐消失了。章体文字久已失传,表体文字大量可见,其内容比较广泛。奏启即奏,奏是进的意思,臣下言事称奏事。《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奏事的文章战国时称上书,如李斯《上秦始皇书》。汉朝称上书或上疏、奏书。疏的本义是条陈,即逐条陈说。如司马相如《上疏谏猎》、枚乘《奏书谏吴王濞》。议对即议政、对策的文章。对策,简称策。《文心雕龙·议对》篇说:“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应举时由皇帝出题目,题目写在简上,故叫策问;应举者按题陈述自己的意见,故叫对策。汉代晁错、董仲舒等都以对策著名。此外还有封事,也称封章,这是一种秘密的奏议,进奏时加以密封,以防泄漏。书说(shuì)包括书和说。书指一般的书信,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说一般是指游士的游说之辞。如苏代《说齐不为帝》,范雎《说秦昭王》。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其(袁可立)奏议剀切有当,帝心似陆,宣公至若决策,击贼蹙之远徙,则裴晋公淮蔡之断也!”

相关词语

按词性查词:
拟声词 代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副词 量词 介词 连词 数量词 数词 助词 疑问词
按结构查词:
AA式 ABCC式 AABB式 AABC式 ABB式 ABAC式 AAB式 ABCB式 ABBC式 ABAB式 ABCA式 A里AB式
按首拼查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