饽饽 "饽饽"是满族人对多种面食的统称。饽饽是满语词汇,至今仍为满族人民所袭用。饽饽的原料为糜子、粘谷和粘高粱。是满族人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也是满族人民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糜子加工去皮后俗称大黄米。粘谷加工去皮,称为小黄米。粘高粱加工去皮叫粘高粱米,这三种米经碾磨加工,粉碎成 “面状”,然后才能制成各种饽饽。 满族是渔猎民族,长期在野外捕猎和征战,携带黏食类饽饽,既省事又抗饿,慢慢地养成了在居家日常饮食中也吃饽饽的习俗,并且在婚丧礼俗以及祭祀祖先和敬神时也多用各种饽饽。随着满族人入主中原,也将这一习俗带入关内,成为北京一带的各种小吃,如“萨其马”、“驴打滚”等已成为有名的小吃。清中期后,各大城市都有饽饽铺子,做各种饽饽,较出名的有“大八件”、“小八件”等。 在湘赣边,赣语系方言地区“饽饽”是鸡蛋的方言叫法。
饽饽bōbo
(1)[bun;cake]〈方〉∶糕点或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玉米饽饽
(2)[pasery]〈方〉∶馒头
北平方言。指糕点或馒头一类的食品。
《红楼梦.第七一回》:「我也不饿了,才吃了几个饽饽,请你奶奶自吃罢。」
《程乙本红楼梦.第七五回》:「月饼是新来的一个饽饽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来的。」
英语pastry,steamedbun,cake
法语(dialecte)gâteau,petitpain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