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语词典 > 柳條邊的意思
liǔ tiáo biān

柳條邊


拼音liǔ tiáo biān
注音ㄌㄧㄨˇ ㄊㄧㄠˊ ㄅㄧㄢ
繁体柳條邊

柳条边 (古代建筑)柳条边,指中国17世纪后半期,于东北地方兴建的堤防壕沟。清朝视满族兴起的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龙兴之地”。为保护这一区域的“参山珠河之利”不被破坏,并防止外藩蒙古入侵,于是在东北地区边缘修浚边壕,沿壕植柳,谓之柳条边。因是在用土堆成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条,又名条子边,或称盛京边墙、柳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基本完成,后来在部分地段有所扩展。在整个18世纪,清政府政策在不同皇帝时期多有变化,除乾隆厉行封禁外,清朝前中期总体上相对宽松,时而对汉人通过柳条边进入东北佯作不知。由于关内移民的不断涌入,后来又荒废失修,柳条边形同虚设。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东北放垦弛禁,柳条边也随之完全废驰。至此,清政府出于通过开发东北进而增加税收、缓解土地矛盾的目的,在咸丰十年(1860年)废弃了柳条边墙,使其走入历史,从此开启了移民东北即闯关东的新时代 。

基本解释

清初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也称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南起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名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名为“新边”。初设边门二十一,后减为二十。每门常驻官兵各数十人,稽察出入。

网络解释

柳条边(古代建筑)

柳条边,指中国17世纪后半期,于东北地方兴建的堤防壕沟。清朝视满族兴起的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龙兴之地”。为保护这一区域的“参山珠河之利”不被破坏,并防止外藩蒙古入侵,于是在东北地区边缘修浚边壕,沿壕植柳,谓之柳条边。因是在用土堆成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条,又名条子边,或称盛京边墙、柳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基本完成,后来在部分地段有所扩展。在整个18世纪,清政府政策在不同皇帝时期多有变化,除乾隆厉行封禁外,清朝前中期总体上相对宽松,时而对汉人通过柳条边进入东北佯作不知。由于关内移民的不断涌入,后来又荒废失修,柳条边形同虚设。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东北放垦弛禁,柳条边也随之完全废驰。至此,清政府出于通过开发东北进而增加税收、缓解土地矛盾的目的,在咸丰十年(1860年)废弃了柳条边墙,使其走入历史,从此开启了移民东北即闯关东的新时代。

相关词语

按词性查词:
拟声词 代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副词 量词 介词 连词 数量词 数词 助词 疑问词
按结构查词:
AA式 ABCC式 AABB式 AABC式 ABB式 ABAC式 AAB式 ABCB式 ABBC式 ABAB式 ABCA式 A里AB式
按首拼查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