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语词典 > 伏屍的意思
fú shī

伏屍


拼音fú shī
注音ㄈㄨˊ ㄕ
繁体伏屍

伏尸 (中医术语)《诸病源候论·伏尸候》记载:伏尸者,谓其病隐伏在人五脏内,积年不除。未发之时,身体平调,都如无患 伏尸 (汉语词汇)拼音:fú shī 《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工具书都收录了词条"伏尸",但检索古代文献后发现,诸辞书对"伏尸"的释义尚有阙漏,今试为补苴。“伏尸(尸)”这一词条,《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台湾《中文大辞典》等皆予收录。诸书或列二义,或列四义。列二义者,《辞源》可为代表:“①谓尸偃伏也。②谓凭尸也”。《汉语大词典》独列四义:①杀人致死。《庄子·则阳:》“(触氏、蛮氏)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释义:(1)谓杀人致死。《庄子·则阳》:“﹝触氏、蛮氏)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炸丸匕首,购我自由,左手把民贼之袂,右手揕其胸,伏尸数十,流血五步。” (2)尸体倒地。犹言死亡。 晋·潘岳 《关中诗》:“好爵既靡,显戮亦从。不见 窦林 ,伏尸 汉 邦?” 王闿运 《武提督碑》:“勇者伏尸,怯者凶惧。”《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倒在地上的尸体。指死者。前蜀 杜光庭 《行军仆射醮宅词》:“其有伏尸故气,金土邪精,滞爽游魂,幽灵暗魄,各乘善力。” (4)伏在尸体上。《战国策·燕策》:“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后汉书·李固传》:“﹝质帝﹞语未绝而崩,固伏尸号哭。” (5)僵尸的一种。《子不语》把僵尸分成八个品种: 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基本解释

1.亦作"伏尸"。2.谓杀人致死。3.尸体倒地。犹言死亡。4.倒在地上的尸体。指死者。5.伏在尸体上。

辞典解释

伏尸fúshīㄈㄨˊㄕ

尸体横倒地上。《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伏尸千万,流血漂橹,此皆天下所共知也。」《文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也作「伏尸」。

网络解释

伏尸(中医术语)

《诸病源候论·伏尸候》记载:伏尸者,谓其病隐伏在人五脏内,积年不除。未发之时,身体平调,都如无患

伏尸(汉语词汇)

拼音:fúshī
《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工具书都收录了词条"伏尸",但检索古代文献后发现,诸辞书对"伏尸"的释义尚有阙漏,今试为补苴。“伏尸(尸)”这一词条,《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台湾《中文大辞典》等皆予收录。诸书或列二义,或列四义。列二义者,《辞源》可为代表:“①谓尸偃伏也。②谓凭尸也”。《汉语大词典》独列四义:①杀人致死。《庄子·则阳:》“(触氏、蛮氏)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释义:(1)谓杀人致死。《庄子·则阳》:“﹝触氏、蛮氏)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炸丸匕首,购我自由,左手把民贼之袂,右手揕其胸,伏尸数十,流血五步。”
(2)尸体倒地。犹言死亡。晋·潘岳《关中诗》:“好爵既靡,显戮亦从。不见窦林,伏尸汉邦?”王闿运《武提督碑》:“勇者伏尸,怯者凶惧。”《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倒在地上的尸体。指死者。前蜀杜光庭《行军仆射醮宅词》:“其有伏尸故气,金土邪精,滞爽游魂,幽灵暗魄,各乘善力。”
(4)伏在尸体上。《战国策·燕策》:“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后汉书·李固传》:“﹝质帝﹞语未绝而崩,固伏尸号哭。”
(5)僵尸的一种。《子不语》把僵尸分成八个品种: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相关词语

按词性查词:
拟声词 代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副词 量词 介词 连词 数量词 数词 助词 疑问词
按结构查词:
AA式 ABCC式 AABB式 AABC式 ABB式 ABAC式 AAB式 ABCB式 ABBC式 ABAB式 ABCA式 A里AB式
按首拼查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