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 交趾陶是最具台湾特色的地方传统艺术工艺。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因发源于广东五岭以南 ( 古名“交趾” ) ,故名曰“交趾陶”。交趾陶是一种低温多彩釉,是融合了软陶与广窑的一种陶艺,交趾陶的制作全凭巧夺天工的陶匠用双手及竹篾将陶土片片贴合、修饰,再以多彩釉细工着色使其绚丽,再经过多次烧制而成,集雕塑、色彩、烧陶之美于一身。其特点在于晶亮艳丽的宝石彩釉,呈现多元丰富的中国民俗风格,且包含了捏塑、绘画、烧陶等技艺及宗教文化的中国民俗工艺,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之国宝。
一种用陶土塑形,加上各种颜色的釉彩,在低温窑里烧成的艺术品。约在三百年前由广东传至台湾。广东的交趾陶常作为日常生活器皿,台湾的交趾陶常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为主题或做成动物、吉祥花草,作为庙宇或屋顶的装饰。
也称为「交趾烧」。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