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保存收藏残缺不全的文物。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亦作“抱残守缺”、“补残守缺”
英conservative;
⒈ 指 汉 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
引《汉书·刘歆传》:“信口説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妬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清 顾炎武 《华阴县朱子祠堂上梁文》:“两 汉 而下,维多保残守缺之人,六经所传,未有继往开来之哲。”
清 魏源 《礼记别考》:“汉 初 齐 鲁 诸儒,承 秦 灭学之后,保残守缺,未遑条贯。”
⒉ 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引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 戴存庄 ﹞自伤孤陋,无同力者,深恐此书中废,使数百年文献无徵,则亦古之网罗放失、保残守缺者之罪人也。”
⒈ 固守旧有的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也作「抱残守缺」、「补残守缺」。
引《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近墨守残缺
反革故鼎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