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jiāo zhù gǔ sè 注音 ㄐ一ㄠ ㄓㄨˋ ㄍㄨˇ ㄙㄜˋ 解释 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例子 情况变了,办法也要适应,不能胶柱鼓瑟。 正音 “胶”,不能读作“jiǎo”;“瑟”,不能读作“bì”。 辨形 “胶”,不能写作“绞”。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感情 胶柱鼓瑟是贬义词。 繁体 膠柱皷瑟 近义 刻舟求剑、胶柱调瑟 反义 随机应变、通达权变 英语 unadaptable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意思解释: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注音 ㄎㄜˋ ㄓㄡ ㄑ一ㄡˊ ㄐ一ㄢˋ 解释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例子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正音 “刻”,不能读作“kē”;“剑”,不能读作“jiǎn”。 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辨析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
意思解释:拼音 shēng bān yìng tào 注音 ㄕㄥ ㄅㄢ 一ㄥˋ ㄊㄠˋ 解释 生:生硬。指不从实际出发;生硬地机械地搬用别人的方法。 出处 《山村新人》:“我们反对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 例子 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且不可生搬硬套。 辨形 “套”,不能写作“丢”。 辨析 生搬硬套和“生吞活剥”;都有“生硬搬用”的意思。但生搬硬套偏重于搬用别人的经验或方法;“生吞活剥”偏重于搬用别人的言论或诗文。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歇后语 石刀塞进车辕里;依样画葫芦;按别人的脚码买鞋 谜语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穿 感情 生搬硬套是贬义词。 近义 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反义 融会贯通、随机应变 英语 apply mechanically 俄语 механически копировать 日语 むりやりにあてはまる 德语
意思解释:拼音 yī chéng bù biàn 注音 一 ㄔㄥˊ ㄅㄨˋ ㄅ一ㄢˋ 解释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例子 事物都是在发展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成”,不能写作“诚”。 辨析 一成不变和“原封不动”;都含有“一点没有改变”的意思。区别在于:①一成不变着眼于事物本身没有变化。多表示人不能用发展、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原封不动”着眼于外界力量未对事物加以变动。多表示外界力量对有关事物采取保留、不加变动的行动。②一成不变多用于否定句;极少用于肯定句;“原封不动”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都常出现。“原封不动”可以形容照抄照搬;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
意思解释:拼音 zhèng rén mǎi lǚ 注音 ㄓㄥˋ ㄖㄣˊ ㄇㄞˇ ㄌㄩˇ 解释 履:鞋。形容有的人脱离实际;只按教条办事。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例子 至今,不相信自己,只按教条办事,像郑人买履的人还大有人在。 辨形 “郑”,不能写作“正”;“买”,不能写作“卖”。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河南人买鞋 感情 郑人买履是贬义词。 繁体 鄭人買履 近义 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反义 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英语 the man who rather trusted his measurements than placing and confidence in his own feet when buying shoes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胶柱鼓瑟 [ jiāo zhù gǔ sè ] ⒈ 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引证解释 ⒈ 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 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引 括 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宋 李纲 《桂州答吴元中书》:“故在 靖康 之初,有备则当守, 靖康 之末,无备则当避,岂可胶柱而鼓瑟耶?”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 胶柱鼓瑟, 三峡 相连,一般样水,何必定要中峡。” 《红楼梦》第五一回:“这 寳姐姐 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 国语辞典 胶柱鼓瑟 [ jiāo zhù gǔ sè ] ⒈ 将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时就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语本比喻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刻舟求剑 [ kè zhōu qiú jiàn ] ⒈ 比喻看问题做事情死板不灵活,不知情随势变。 英 be stubbornly unimaginative as the man who marked the boat to find his lost sword; take measures without regard to changes in circumstances; 引证解释 ⒈ 契,一本作“刻”。后因以“刻舟求剑”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引 《吕氏春秋·察今》:“楚 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刻舟求剑,固匪通材。” 《红楼梦》第一二〇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夏衍 《解放思想团结前进》:“文学艺术工作者必须正视我国当前迅速变化的实际,来考察我们过去用惯了的文艺理论,而不能刻舟求剑。” 国语辞典 刻舟求剑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形容词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