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⒈ 形容非常惊恐,吓得变了脸色。 例 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三国演义》 英 be terribly alarmed; turn pale with fright; 引证解释 ⒈ 非常惊恐,变了脸色。 引 《西游记》第五九回:“行者 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 罗刹 大惊失色。”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母告以所见, 康 大惊失色。”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九回:“康明理 进门一看,不禁毛骨悚然,大惊失色。” 国语辞典 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⒈ 形容十分惊吓,以致变了脸色。 引 《三国演义·第二四回》:「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 《官场现形记·第二〇回》:「今听他如此一番言语,不觉大惊失色。 」
意思解释:拼音 àn nà bù zhù 注音 ㄢˋ ㄋㄚˋ ㄅㄨˋ ㄓㄨˋ 解释 按捺:抑制;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仙……按捺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例子 他一听这话,一股无名火直往上窜,无论如何也按捺不住。 正音 “捺”,不能读作“nài”。 辨形 “捺”,不能写作“奈”。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表示人的复杂情感控制不住,终于表露出来。 感情 按捺不住是中性词。 近义 按纳不住 反义 不动声色 英语 cannot control one's feeling(to be beside oneself (with)) 俄语 не мочь сдержáться(не владéть собóй)
意思解释:拼音 bù zhī suǒ cuò 注音 ㄅㄨˋ ㄓ ㄙㄨㄛˇ ㄘㄨㄛˋ 解释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例子 程仁呆了,这个意外的遇见,使他一时不知所措。(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五五) 正音 “措”,不能读作“xī”。 辨形 “措”,不能写作“错”。 辨析 不知所措和“手足无措”;都有“慌张”和“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但不知所措语义较宽;除形容举动慌乱外;还可指“失望”、“困惑”、“感激”时神情状态;“手足无措”仅形容举动慌乱和不知如何办的样子。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 谜语 瞎子摸到三岔口 感情 不知所措是中性词。 近义 手足无措、惊惶失
意思解释:拼音 dà jīng shī sè 注音 ㄉㄚˋ ㄐ一ㄥ ㄕ ㄙㄜˋ 解释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例子 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清 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正音 “色”,不能读作“shǎi”。 辨析 大惊失色和“心惊胆战”;都形容惊慌害怕到了极点。但大惊失色侧重于因害怕而引起的脸色改变;是受了惊吓后在外貌上所显示出来的特征;“心惊胆战”是从发抖的形体动作上表现内心害怕到极点。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补语;表示下意识的表情。 感情 大惊失色是中性词。 繁体 大驚失色 近义 心惊肉跳、面如土色、胆战心惊 反义 不动声色、若无其事、从容不迫 英语 be pale with fear 日语 びっくりして顔色(かおいろ)を変える
意思解释:拼音 hún fēi tiān wài 注音 ㄏㄨㄣˊ ㄈㄟ ㄊ一ㄢ ㄨㄞˋ 解释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出处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听说罢,魂飞天外,好教我心惊失色。” 例子 尤二姐露出脸来,胡君荣一见,早已魂飞天外,那里还能辨气色?(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形容万分恐惧。 感情 魂飞天外是贬义词。 繁体 魂飛天外 近义 魂飞魄散、魂不守舍、魂不附体 反义 不动声色、泰然自若、行若无事 英语 as if the soul has flown heavenwards
意思解释:拼音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注音 ㄐ一ㄥ ㄎㄨㄥˇ ㄨㄢˋ ㄓㄨㄤˋ 解释 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 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例子 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象是大敌袭来,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去。(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四) 正音 “恐”,不能读作“gǒng”。 辨形 “状”,不能写作“壮”。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感情 惊恐万状是贬义词。 繁体 驚恐萬狀 近义 心惊胆战、胆战心惊 反义 不动声色、处之泰然 英语 be terribly frightened 俄语 в паническом стрáхе 日语 極度(きょくど)恐怖(きょうふ)におそわれる 德语 in tausend ǎngsten schweben
意思解释:拼音 rú yǒu suǒ shī 注音 ㄖㄨˊ 一ㄡˇ ㄙㄨㄛˇ ㄕ 解释 好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例子 至暮,家人强挽以归,如有所失,意忽忽不乐。宋·洪迈《夷坚志甲志·永康倡女》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感情 如有所失是中性词。 近义 若有所失 反义 不动声色 英语 feel as if bereft of something(feel as if something were missing)
意思解释:拼音 ruò yǒu suǒ shī 注音 ㄖㄨㄛˋ 一ㄡˇ ㄙㄨㄛˇ ㄕ 解释 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不定的样子。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例子 他整天必事重重,若有所失。 正音 “所”,不能读作“shuǒ”。 辨形 “失”,不能写作“思”。 辨析 见“茫然若失”。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人的神态。 谜语 苦 感情 若有所失是中性词。 近义 忐忑不安、惘然若失 反义 不动声色、若无其事 英语 feel the lack of sth. 俄语 словно чего-то лишиться 日语 何かなくなったような気(き)がする,ぼうぜんとしているさま
意思解释:拼音 shī hún luò pò 注音 ㄕ ㄏㄨㄣˊ ㄌㄨㄛˋ ㄆㄛˋ 解释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例子 冰心《南归》:“杰从满怀希望与快乐中,骤然下坠。他失魂落魄似的,一天哭好几次。” 正音 “落”,不能读作“là”。 辨形 “魄”,不能写作“泊”。 辨析 失魂落魄和“魂不守舍”都可形容神情不定的样子。失魂落魄多指丧失精神;垂头丧气的样子或形容非常惊慌;而“魂不守舍”多指精神不集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用于人。 歇后语 三个小鬼丢了两 谜语 丢魂 感情 失魂落魄是贬义词。 近义 惊慌失措、魂不守舍 反义 泰然自若、悠然自得 英语 lose one's wits 俄语 сам не свой 日语 びっくり仰天(ぎょうてん)する,あわてふため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魂飞天外 [ hún fēi tiān wài ] ⒈ 犹言魂不附体。 引证解释 ⒈ 犹言魂不附体。 《红楼梦》第六九回:“贾璉 无法,只得命将帐子掀起一缝, 尤二姐 露出脸来。参见“魂不附体”。 引 胡君荣 一见,早已魂飞天外,那里还能辨气色?” 国语辞典 魂飞天外 [ hún fēi tiān wài ] ⒈ 形容非常惊恐的样子。 引 《三国演义·第七回》:「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师父,你这一打酒去,没有活的命了!』老和尚听了,魂飞天外。」
意思解释:拼音 wén fēng sàng dǎn 注音 ㄨㄣˊ ㄈㄥ ㄙㄤˋ ㄉㄢˇ 解释 听到一些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极度恐惧。丧胆:吓破胆。 出处 唐 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例子 我军如下山猛虎,敌人闻风丧胆,溃不成军。 正音 “丧”,不能读作“sāng”。 辨析 闻风丧胆和“谈虎色变”都有提及就令人害怕的意思。令人闻风丧胆的一般是强大的敌人和有关风声;消息;仅表示害怕;而“谈虎色变”是自己感到害怕的事物;偏重在紧张。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感情 闻风丧胆是贬义词。 繁体 聞風喪膽 近义 心惊胆战、丧魂落魄 反义 不动声色、泰然自若 英语 become terror-stricken of the news(become panicstricken at the news) 俄语 одно только имя наводит ужáс 日语 うわさを聞(き
意思解释:拼音 xīn jīng yáo yáo 注音 ㄒ一ㄣ ㄐ一ㄥ 一ㄠˊ 一ㄠˊ 解释 心神飘忽不定;就像旌旗随风飘摇。心神不定;情思起伏;就像旌旗随风飘摇一样。旌:旗子。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寡人自料,从楚当秦,未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例子 正是郑元勋朝思暮想的那把复社盟主的金交椅,这就使郑元勋变得有点眼花缭乱,心旌摇摇。 辨形 “旌”,不能写作“旗”。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用于人的情绪。 感情 心旌摇摇是中性词。 繁体 心旌搖搖 近义 坐卧不安、心潮起伏 反义 不动声色、无动于衷
意思解释:拼音 xū zhāng shēng shì 注音 ㄒㄨ ㄓㄤ ㄕㄥ ㄕˋ 解释 假装出强大的气势。虚:虚假;张:张扬。 出处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例子 都只是虚张声势,止不过故意穷忙。明 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 正音 “势”,不能读作“sì”。 辨形 “声”,不能写作“生”。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歇后语 大王庙里的看门神;打猫儿吓贼;两个瞎子划拳 谜语 打猫儿吓贼 感情 虚张声势是贬义词。 繁体 虚張聲勢 近义 虚晃一枪 反义 不动声色 英语 bluff and bluster 俄语 напускнáя бравáда(бахвáлиться своей мнимой силой) 日语 虚勢(きょせい)を張(は)る 德语 mit Lǎrm Stǎrke vortǎuschen 法语 donner le cha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惊恐万状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⒈ 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意思解释:若无其事
意思解释:如 字组词 有 字组词 所 字组词 失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装腔作势 矫揉造作
意思解释:ABCC式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国语辞典 按捺不住 [ àn nà bù zhù ] ⒈ 无法抑制、忍耐。 例 如:「他终于按捺不住胸中的怒气而大发雷霆。」 英语 to be unable to hold back 法语 être incapable de retenir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⒈ 不知该怎么对付,形容惊慌、窘迫。 英 be at a loss as to what to do; 引证解释 ⒈ 形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引 语本《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酉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唐 柳宗元 《谢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启》:“感深益惧,喜极增悲,五情交战,不知所措。”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即有婢媪扶一美人出,与交拜, 南 不知所措, 昉 挽之拜。” 巴金 《秋》十四:“他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身子微微发颤。” 国语辞典 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⒈ 惊慌失度,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引 《三国志·卷六四·吴书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酉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英语 not knowing what to do (idiom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