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⒈ 《晋书·苻坚载记》:淝水之战,苻坚看到东晋军队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十分恐惧。后用以比喻惊慌失措、猜忌敏感的心态。 英 every bush and tree looks like an enemy—a state of extreme nervousness,as if surrounded by enemies; apprehend danger in every sound; 引证解释 ⒈ 怃然有惧色。 引 前秦 主 苻坚 在 淝水 战败,与弟 苻融 登 寿春 城而望 晋 师,见阵容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 八公山 上草木,皆类人形,对 苻融 说:“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 见《晋书·苻坚载记下》。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作“又望 八公山 上草木,皆以为 晋 兵”。后因以“草木皆兵”形容惊恐万状,疑虑重重。 梁斌 《播火记》二一:“你是十年前见过一条蛇,如今看见井绳都打哆嗦,不要草木皆兵!” 国语辞典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⒈ 形容非常惊恐,吓得变了脸色。 例 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三国演义》 英 be terribly alarmed; turn pale with fright; 引证解释 ⒈ 非常惊恐,变了脸色。 引 《西游记》第五九回:“行者 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 罗刹 大惊失色。”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母告以所见, 康 大惊失色。”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九回:“康明理 进门一看,不禁毛骨悚然,大惊失色。” 国语辞典 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⒈ 形容十分惊吓,以致变了脸色。 引 《三国演义·第二四回》:「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 《官场现形记·第二〇回》:「今听他如此一番言语,不觉大惊失色。 」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耿耿于怀 [ gěng gěng yú huái ] ⒈ 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例 对开玩笑的话耿耿于怀。 这个性格坚强的青年人,正值创造事业的黄金时代,对事业的得失成败总是耿耿于怀。 英 take sth. to heart; brood on sth.; 引证解释 ⒈ 见“耿耿於怀”。亦作“耿耿于怀”。谓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 引 宋 文天祥 《贺前人正》:“某迹縻俗驾,心遶贺星,遥指於軫中,拳拳公寿,雪立於门外,耿耿于怀。”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李顺孃》:“顺孃 殁时,年纔二十许,予感其情,悲其遇,耿耿於怀而为之传。” 苏曼殊 《碎簪记》:“吾叔恩重,所命靡不承顺。独此一事,难免有逆其情意之一日,故吾无日不耿耿於怀。”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五:“宋蚦 独吞粪便的美梦落了空,嘴里虽说不出,却耿耿于怀。” 国语辞
意思解释:拼音 chàng rán zì shī 注音 ㄔㄤˋ ㄖㄢˊ ㄗˋ ㄕ 解释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例子 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心情愁苦。 感情 怅然自失是中性词。 繁体 悵然自失 近义 怅然若失 反义 若无其事 英语 fell lost(become lost in a deep reverie)
意思解释:拼音 chàng rán ruò shī 注音 ㄔㄤˋ ㄖㄢˊ ㄖㄨㄛˋ ㄕ 解释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例子 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 正音 “怅”,不能读作“zhàng”。 辨形 “怅”,不能写作“伥”、“帐”。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心情愁苦,仿佛丢了什么。 感情 怅然若失是中性词。 繁体 悵然若失 近义 闷闷不乐、惊惶失措、若有所失 反义 若无其事、泰然自若、怡然自得 英语 be in a despondent mood
意思解释:拼音 cǎo mù jiē bīng 注音 ㄘㄠˇ ㄇㄨˋ ㄐ一ㄝ ㄅ一ㄥ 解释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例子 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正音 “皆”,不能读作“jié”。 辨形 “皆”,不能写作“揩”。 辨析 见“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神经过敏。 谜语 绿林军 感情 草木皆兵是贬义词。 繁体 艸木皆兵 近义 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反义 若无其事、稳如泰山、措置裕如 英语 be plagued by imaginary fears 俄语 Пуганая ворóна кустá боится 日语
意思解释:拼音 dà jīng shī sè 注音 ㄉㄚˋ ㄐ一ㄥ ㄕ ㄙㄜˋ 解释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例子 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清 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正音 “色”,不能读作“shǎi”。 辨析 大惊失色和“心惊胆战”;都形容惊慌害怕到了极点。但大惊失色侧重于因害怕而引起的脸色改变;是受了惊吓后在外貌上所显示出来的特征;“心惊胆战”是从发抖的形体动作上表现内心害怕到极点。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补语;表示下意识的表情。 感情 大惊失色是中性词。 繁体 大驚失色 近义 心惊肉跳、面如土色、胆战心惊 反义 不动声色、若无其事、从容不迫 英语 be pale with fear 日语 びっくりして顔色(かおいろ)を変える
意思解释:拼音 gěng gěng yú huái 注音 ㄍㄥˇ ㄍㄥˇ ㄩˊ ㄏㄨㄞˊ 解释 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 出处 宋 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例子 同学之间应团结互助,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正音 “耿”,不能读作“dí”。 辨形 “耿”,不能写作“哽”。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忘怀的事。 感情 耿耿于怀是中性词。 繁体 耿耿于懷 近义 念念不忘、牵肠挂肚、铭心镂骨 反义 若无其事、无介于怀 英语 constantly remembering in one's heart 俄语 засéсть в душé 德语 jm etwas lange nachtragen(sich etwas zu Herzen nehmen)
意思解释:拼音 jīng hún wèi dìng 注音 ㄐ一ㄥ ㄏㄨㄣˊ ㄨㄟˋ ㄉ一ㄥˋ 解释 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 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例子 他惊魂未定地诉说着刚才目睹的可怕情景。 正音 “未”,不能读作“mò”。 辨形 “未”,不能写作“末”。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感情 惊魂未定是贬义词。 繁体 驚魂未定 近义 惊魂不定 反义 若无其事、从容不迫、平心静气 英语 not yet recover from a fright
意思解释:拼音 liù shén wú zhǔ 注音 ㄌ一ㄡˋ ㄕㄣˊ ㄨˊ ㄓㄨˇ 解释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例子 那里我这个人六神无主,失张失智的。(朱自清《笑的历史 笑的历史》) 辨析 六神无主和“心惊肉跳”;都可形容惊惧不安。但六神无主主要偏重在心情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心惊肉跳”偏重心神不宁、不安;害怕不好的事情临头。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兔子坐上虎皮椅 感情 六神无主是贬义词。 繁体 六神無主 近义 惊慌失措、心神不定、六神不安 反义 若无其事、从容不迫、泰然处之 英语 be perplexed 俄语 в полной растерянности 日语 びっくりぎょうて
意思解释:拼音 máng cì zài bèi 注音 ㄇㄤˊ ㄘˋ ㄗㄞˋ ㄅㄟˋ 解释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例子 现在被献忠这样一看,感到跼蹐不安,犹如芒刺在背。(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正音 “芒”,不能读作“wáng”。 辨形 “刺”,不能写作“剌”。 辨析 芒刺在背和“坐立不安”;都有“坐也不安;立也不是”的意思。但不安的原因有差别。芒刺在背是由于心里惊慌害怕而不安;“坐立不安”是由于心事重重;心情焦虑或烦燥而不安。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感知动词后。 谜语 负荆 感情 芒刺在背是贬义词。 近义 坐立不安、如坐针毡、六神无主 反义 若无其事、泰然自
意思解释:拼音 qǐ rén yōu tiān 注音 ㄑ一ˇ ㄖㄣˊ 一ㄡ ㄊ一ㄢ 解释 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例子 杞人忧天,伯虑愁眼。(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 正音 “杞”,不能读作“jǐ”。 辨形 “忧”,不能写作“优”。 辨析 杞人忧天与“庸人自扰”有别:杞人忧天偏重在忧;指不必要的担忧、害怕;所指一般限于心理活动;“庸人自扰”偏重在扰;所指除心理活动外;还兼指不必要的具体行动。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杞人忧天是贬义词。 繁体 杞人憂天 近义 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反义 若无其事、无忧无虑 英语 in case the sky should fall 德语 grundlose Sorge
意思解释:拼音 qī shàng bā xià 注音 ㄑ一 ㄕㄤˋ ㄅㄚ ㄒ一ㄚˋ 解释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出处 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例子 他就感觉得七上八下,心里老不自在。(沙汀《烦恼》) 正音 “七”,不能读作“qì”。 辨析 七上八下与“忐忑不安”有别:七上八下只能形容心情;“忐忑不安”多用在书面语里。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歇后语 十五只吊桶打水;一口吃十五只耗子 谜语 7/8;六九;十五只吊桶打水 感情 七上八下是中性词。 近义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反义 若无其事、心安理得 英语 an unsettled state of mind 俄语 быть в смятении(разрозненный) 德语 voller Unruhe sein(sehr beunruhigt)
意思解释:拼音 ruò yǒu suǒ shī 注音 ㄖㄨㄛˋ 一ㄡˇ ㄙㄨㄛˇ ㄕ 解释 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不定的样子。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例子 他整天必事重重,若有所失。 正音 “所”,不能读作“shuǒ”。 辨形 “失”,不能写作“思”。 辨析 见“茫然若失”。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人的神态。 谜语 苦 感情 若有所失是中性词。 近义 忐忑不安、惘然若失 反义 不动声色、若无其事 英语 feel the lack of sth. 俄语 словно чего-то лишиться 日语 何かなくなったような気(き)がする,ぼうぜんとしているさま
意思解释:拼音 sàng hún shī pò 注音 ㄙㄤˋ ㄏㄨㄣˊ ㄕ ㄆㄛˋ 解释 原义为失去了魂魄。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出处 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例子 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五幕:“自你一气出门以后,我是和丧魂失魄一般,就活着也没有意思!” 正音 “丧”,不能读作“sāng”。 辨形 “魄”,不能写作“破”。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丧魂失魄是贬义词。 繁体 喪魂失魄 近义 惊慌失措、魂不附体、丧魂落魄 反义 若无其事、泰然自若 英语 be in panic(out of one's wits) 日语 ともいう
意思解释:拼音 shén hún diān dǎo 注音 ㄕㄣˊ ㄏㄨㄣˊ ㄉ一ㄢ ㄉㄠˇ 解释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例子 他被那些书弄得神魂颠倒。 正音 “倒”,不能读作“dào”。 辨形 “魂”,不能写作“魄”。 辨析 神魂颠倒和“颠三倒四”都可以形容人“神思恍惚;失去常态”。但神魂颠倒经常用来形容人的神智;语义范围较小;而“颠三倒四”既可形容人的神智;也可以形容人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条理;语义范围较大。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谜语 八仙醉酒 感情 神魂颠倒是贬义词。 繁体 神魂顛倒 近义 魂不守舍、神不守舍 反义 若无其事、神色不动 英语 be carried away with 俄语 опья
意思解释:拼音 xīn dǎn jù liè 注音 ㄒ一ㄣ ㄉㄢˇ ㄐㄨˋ ㄌ一ㄝˋ 解释 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俱:都;裂:破开。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例子 此时蒙古攻城甚急,鄂州将破,似道心胆俱裂,那敢上前?(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二十二) 正音 “裂”,不能读作“liě”。 辨形 “俱”,不能写作“具”。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歇后语 一口吞颗炸弹 谜语 手榴弹爆炸 感情 心胆俱裂是贬义词。 繁体 心膽俱裂 近义 心惊肉跳、神不守舍、惊恐万状 反义 若无其事、悠然自得、镇定自若 英语 be extremely frightened(terror-stricken)
意思解释:拼音 zuò wò bù ān 注音 ㄗㄨㄛˋ ㄨㄛˋ ㄅㄨˋ ㄢ 解释 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 《坛经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例子 一连数日,神思恍惚,坐卧不安。(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六)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谜语 屁股长疮背又痛 感情 坐卧不安是褒义词。 繁体 坐臥不安 近义 忐忑不安、坐立不安、惶恐不安 反义 若无其事、满不在乎、心安理得 英语 cannot rest
意思解释:拼音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注音 ㄓㄤ ㄏㄨㄤˊ ㄕ ㄘㄨㄛˋ 解释 惊慌得不知怎么才好。 出处 元 杨景贤《西游记》:“你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 例子 不管风浪多大,他也不会张皇失措的。 辨形 “皇”,不能写作“惶”;“措”,不能写作“错”。 辨析 张皇失措和“惊惶失措”;都包含“慌张、举止失常”的意思。不同在于张皇失措偏重在“惊慌”;“惊惶失措”偏重在“害怕”。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玉帝束手无策 感情 张皇失措是贬义词。 繁体 張皇失措 近义 惊慌失措、张惶失措 反义 从容不迫、泰然自若、处之泰然 英语 be at a loss what to do 俄语 поддавáться пáнике(впасть в пáнику) 德语 vor Angst auβer sich sein(in Panik geraten)
意思解释:拼音 sàng hún luò pò 注音 ㄙㄤˋ ㄏㄨㄣˊ ㄌㄨㄛˋ ㄆㄛˋ 解释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出处 管桦《惩罚》:“鬼子山本踉跄了一下,岔开两腿,丧魂落魄地瞥了一眼从死尸堆里露出半个脸的川岛。” 例子 王朔《过把瘾就死》:“她在街上简直是丧魂落魄,拼命想跑回有人站岗的院内。”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丧魂落魄是贬义词。 繁体 喪魂落魄 近义 惊慌失措、魂不附体、丧魂失魄 反义 若无其事、泰然自若 英语 be terror-stricken(be frightened out of one's life; be scared of one's wits; in panic; be battered out of one's senses) 俄语 до смерти перепугáться 日语 あまり恐しさに胆をつぶす 德语 den Kopf verlieren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惊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⒈ 形容受惊后心情尚未平静、安定。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⒈ 形容惊恐万分而毫无主张。 例 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英 all six vital organs failing to function-in a state of utter stupefaction;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心慌意乱,拿不定主意。 引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崇祯 皇帝心烦意乱,六神无主,勉强耐下心看了一阵文书。” 国语辞典 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⒈ 形容心神慌乱、张皇失措,拿不定主意。也作「六神不安」。 引 《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文明小史·第五八回》:「家人们看见老爷病了,太太又不曾回来过,更是六神无主。」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芒刺在背 [ máng cì zài bèi ] ⒈ 像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坐立不安。 英 be in most uncomfortable position like having spikes in the back; feel nervous and uneasy;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极度不安。 引 《汉书·霍光传》:“宣帝 始立,謁见高庙,大将军 光 从驂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新唐书·崔日用传》:“吾平生所事……每一反思,若芒刺在背。” 亦作“芒刺在躬”。 前蜀 杜光庭 《杨鼎校书本命醮词》:“常怀再造之恩,未答自天之泽,兢忧度日,芒刺在躬。” 亦省作“芒背”。 宋 苏轼 《与温公书》:“某以愚暗获罪,咎自己招,无足言者;但波及左右,为恨殊深。虽高风伟度,非此细故所能尘垢;然某思之,不啻芒背尔。” 国语辞典 芒刺在背 [ máng cì zài bèi ] ⒈ 比喻因畏忌而极度不安。也作「背生芒刺」、「背若芒刺」。 引 《汉书·卷六
意思解释:动词 形容词
意思解释:若无其事
意思解释:神 字组词 魂 字组词 颠 字组词 倒 字组词
意思解释:丧 字组词 魂 字组词 落 字组词 魄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丧魂失魄 [ sàng hún shī pò ] ⒈ 失魂落魄。形容惊恐之极或心神不定的样子。 引证解释 ⒈ 失魂落魄。形容惊恐之极或心神不定的样子。 引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 中国 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欧阳予倩 《潘金莲》第五幕:“自你一气出门以后,我是和丧魂失魄一般,就活着也没有意思!”
意思解释:心 字组词 胆 字组词 俱 字组词 裂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卧不安 卧不安,病症名。指睡眠不安之症。亦指不能平卧之症。 基本解释 卧不安 wbān (1)[insomniawithrestlessness] (2)辗转不能安睡。可因饮食过饱胃脘胀满或胃中有热或其他因素而致 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 (3)指不能平卧之症 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足阳明之逆也。《素问》 网络解释 卧不安 卧不安,病症名。指睡眠不安之症。亦指不能平卧之症。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