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bù lù shén sè 注音 ㄅㄨˋ ㄌㄨˋ ㄕㄣˊ ㄙㄜˋ 解释 神色:态度,神情。内心活动不在脸色上流露,以防别人觉察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南飞生不露神色,只是两手微颤,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 例子 他经常是不露神色地干事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不动声色。 感情 不露神色是中性词。 近义 不露声色 反义 喜形于色 英语 show one's feelings neither in voices nor in facial expressions(not betray one's feeling or intentions)
意思解释:拼音 lìng rén fà zhǐ 注音 ㄌ一ㄥˋ ㄖㄣˊ ㄈㄚˋ ㄓˇ 解释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出处 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例子 历年以来,不知害了我们多少同志,说来真真令人发指。(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二回) 正音 “发”,不能读作“fā”。 辨形 “指”,不能写作“旨”。 用法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致富术 感情 令人发指是贬义词。 繁体 令人發指 近义 怒不可遏、怒形于色、怒气冲冲 反义 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喜形于色 英语 make one bristle with anger 俄语 вызывать всеобщее негодование 日语 人を激怒させる 法语 être révoltant
意思解释:拼音 mèn mèn bù lè 注音 ㄇㄣˋ ㄇㄣˋ ㄅㄨˋ ㄌㄜˋ 解释 闷闷:心情不愉快。形容心情烦闷抑郁。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例子 不知为什么,妈妈这几天闷闷不乐。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闷”,不能写作“问”。 辨析 闷闷不乐和“郁郁寡欢”;都表示“心中烦闷”。但闷闷不乐侧重表示时间方面的烦闷不快;“郁郁寡欢”偏重人的性格方面的烦闷不快。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不快乐。 感情 闷闷不乐是中性词。 繁体 悶悶不樂 近义 郁郁不乐 反义 喜不自胜 英语 be in a very melancholy spirit 俄语 безрадостный(тоскующий) 日语 うつうつになる,きげんが悪(わる)い 德语 melancholisch(deprimiert) 法语 triste(maussade)
意思解释:拼音 nù xíng yú sè 注音 ㄋㄨˋ ㄒ一ㄥˊ ㄩˊ ㄙㄜˋ 解释 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出处 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例子 (1)怒形于色,在商场上是一大忌。 (2)做人不要怒形于色,以免吃亏上当。 正音 “色”,不能读作“shǎi”。 辨形 “形”,不能写作“行”、“刑”。 辨析 见“怒不可遏”。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感情 怒形于色是中性词。 繁体 怒形於色 近义 怒不可遏、怒气冲天、怒目切齿 反义 喜形于色、喜不自胜 英语 be black in the face 俄语 лицо исказило гневом 德语 zornig aussehen
意思解释:拼音 róu cháng cùn duàn 注音 ㄖㄡˊ ㄔㄤˊ ㄘㄨㄣˋ ㄉㄨㄢˋ 解释 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了。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 出处 清 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例子 吴梅《风洞山 鸩媒》:“泪盈盈,只怕柔肠寸断,不忍来听。” 正音 “肠”,不能读作“cáng”。 辨形 “肠”,不能写作“长”。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 柔肠寸断是贬义词。 繁体 柔腸寸斷 近义 柔肠百转、肝肠痛断 反义 心花怒放、喜形于色 英语 broken hearted(The heart breaks thinking of one's love.) 日语 断腸(だんちょう)な思(おも)いがする
意思解释:拼音 rú sàng kǎo bǐ 注音 ㄖㄨˊ ㄙㄤˋ ㄎㄠˇ ㄅ一ˇ 解释 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出处 《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例子 (1)在中国人民欢庆胜利之时,国内外一小撮反动分子却如丧考妣。 (2)财主家遭抢了,财主老婆呼天抢地,如丧考妣似地哭个不停。 正音 “丧”,不能读作“sāng”;“妣”,不能读作“bí”。 辨形 “妣”,不能写作“秕”。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寒号鸟哭夜 感情 如丧考妣是贬义词。 繁体 如喪考妣 近义 痛不欲生、悲痛欲绝 反义 喜笑颜开、喜形于色 英语 look utterly wretched 俄语 чрезвычайно огорчённо 法语 affligé comme si on était en deuil de son père et sa mère
意思解释:拼音 xīn rú tiě shí 注音 ㄒ一ㄣ ㄖㄨˊ ㄊ一ㄝˇ ㄕˊ 解释 心像铁石一样坚硬。形容不易动感情或冷漠无情。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敕王必领长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例子 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正音 “石”,不能读作“sí”。 辨形 “石”,不能写作“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感情 心如铁石是贬义词。 繁体 心如鐵石 近义 铁石心肠、冷若冰霜 反义 喜形于色 英语 with a steelcold heart
意思解释:拼音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注音 一ㄡ ㄒ一ㄣ ㄔㄨㄥ ㄔㄨㄥ 解释 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出处 《诗经 召南 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例子 江南情形亦如此可怕吗?难道一班士大夫都不为国事忧心忡忡么?(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正音 “忡”,不能读作“zhōng”。 辨形 “忡”,不能写作“仲”。 辨析 忧心忡忡和“忧心如焚”、“惴惴不安”;都含有“十分忧愁不安”的意思。但忧心忡忡偏重于“忧愁、因心事重重而不安”;“忧心如焚”偏重于“焦急”;表示忧虑、焦急到了极点;“惴惴不安”偏重于因担惊受怕而不安。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谜语 尤中四心 感情 忧心忡忡是贬义词。 繁体 憂心忡忡 近义 提心吊胆、忧心如焚、惶惶不安 反义 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洋洋自得
意思解释:拼音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 注音 ㄒ一ˇ ㄋㄨˋ ㄅㄨˋ ㄒ一ㄥˋ ㄩˊ ㄙㄜˋ 解释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例子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感情 喜怒不形于色是中性词。 繁体 喜怒不形於色 近义 喜愠不形于色 反义 喜形于色 英语 show neither joy nor anger
意思解释:拼音 yōu xíng yú sè 注音 一ㄡ ㄒ一ㄥˊ ㄩˊ ㄙㄜˋ 解释 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 出处 《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 例子 每谈及世变,辄忧形于色,卒抑郁以终。《清史稿·宋维峻传》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 忧形于色是中性词。 繁体 憂形于色 反义 喜形于色
意思解释:拼音 shēng sè bù dòng 注音 ㄕㄥ ㄙㄜˋ ㄅㄨˋ ㄉㄨㄥˋ 解释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动:变动。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非常镇静。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众人道是一番天样大、火样急的事,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闲,声色不动,化做一杯雪水。” 例子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红火球在大腿上一搁,烧得大腿肉嗤溜溜地响,他声色不动。”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紧急情况下。 感情 声色不动是中性词。 繁体 聲色不動 近义 不动声色 反义 喜形于色 日语 声色を動 (うご)かさず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闷闷不乐 [ mèn mèn bù lè ] ⒈ 心情不愉快;忧郁。 例 闷闷不乐地拨弄着她吃的东西。 英 be depressed; be in low spirits; 引证解释 ⒈ 因有不如意的事,心情烦闷不快活。 引 《三国演义》第十八回:“﹝ 陈宫 ﹞意欲弃 布 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安老爷 拆开一看,见那单子上竟没什么熟人……当下便有些闷闷不乐。” 巴金 《家》二三:“克明 听见了马弁的骂声,心里很不高兴,同时又想不到对付一连兵的办法,便闷闷不乐地进去了。” 国语辞典 闷闷不乐 [ mèn mèn bù lè ] ⒈ 心情忧郁不快乐。 引 《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月仙心下只想著黄秀才,以此闷闷不乐。」 近 忽忽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令人发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⒈ 因愤怒而致头发直立。形容愤怒之极。 例 但报总不能不看,一看,则昏话之多,令人发指。——《鲁迅书信集》 英 get one's hackles up; disgusting;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make one's hair stdnd up in anger; 引证解释 ⒈ 后以“令人髮指”形容使人愤慨到了极点。 引 《庄子·盗跖》:“謁者入通, 盗跖 闻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 《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 易水 之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 击筑, 荆軻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復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髮尽上指冠。” 《东欧女豪杰》第二回:“野蛮政府,怙恶不悛,偏要和我们为难,歷年以来,不知害了我们多少同志,説来真真令人髮指!” 徐迟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柔 字组词 肠 字组词 寸 字组词 断 字组词
意思解释:声 字组词 色 字组词 不 字组词 动 字组词
意思解释:心 字组词 如 字组词 铁 字组词 石 字组词
意思解释:喜 字组词 怒 字组词 不 字组词 形 字组词 于 字组词 色 字组词
意思解释:动词 ABCC式
意思解释:忧 字组词 形 字组词 于 字组词 色 字组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⒈ 内心活动不在脸上流露,以防别人察觉。 国语辞典 不露神色 [ bù lòu shén sè ] ⒈ 不将内心感情流露于外。形容态度镇静、沉著。也作「不露声色」。 例 如:「小李不露神色,只是将手挥一挥,叫大伙儿让开。」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