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拼音 pò bù dé yǐ 注音 ㄆㄛˋ ㄅㄨˋ ㄉㄜˊ 一ˇ 解释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例子 他这样做,完全是迫不得已。 正音 “迫”,不能读作“pǎi”。 辨形 “已”,不能写作“己”。 辨析 迫不得已和“无可奈何”;都含有“毫无办法”的意思。但迫不得已仅用于自己;强调“出于逼迫”;“无可奈何”可用自己;也可用于别人(表示对别人没有办法);并没有“出于逼迫”的意思。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情愿。 谜语 为妻骂妾 感情 迫不得已是中性词。 近义 无可奈何 反义 自觉自愿、甘心情愿 英语 not other way 俄语 быть вынужденным 日语 やむを得(え)ない,…ざるを得ない
意思解释:动词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不得已 [ bù dé yǐ ] ⒈ 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例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英 cannot but; have to; 引证解释 ⒈ 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引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汉书·景帝纪》:“乃者 吴王 濞 等为逆,起兵相胁,詿误吏民,吏民不得已。” 颜师古 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 曹丞相。”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那发展会更大的。” 国语辞典 不得已 [ bù dé yǐ ] ⒈ 非心中所愿,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引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吾非欲沿途杀人,奈事不得已也。」 《初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