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大节 [ dà jié ] ⒈ 高尚的节操。 英 matter of honor; matter of principle; ⒉ 重要的节日。 英 important feast; 引证解释 ⒈ 基本的法纪;纲纪。 引 《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畏君之威,听其政,尊其贵,事其长,养其亲,五者所以为国也。” 晋 陆机 《豪士赋》:“人主操其常柄,天下服其大节。”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观天地之至道,考皇上之大节。” ⒉ 指基本的法则。 引 《淮南子·说林训》:“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势不易,小变不足以妨大节。” ⒊ 关系存亡安危的大事。 引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何晏 集解:“大节,安国家,定社稷。”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但遇到大节临头的时候,你却要丝毫也不苟且、不迁就。” ⒋ 临难不苟的节操。 引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忠义》:
意思解释:大节 大节,汉语词汇。 拼音:dà jié 释义:(1) [matter of honor;matter of principle]∶高尚的节操 (2) [important feast]∶重要的节日 基本解释 大节 dji (1)[matterofhonor;matterofprinciple]∶高尚的节操 (2)[importantfeast]∶重要的节日 辞典解释 大节dàjiéㄉㄚˋㄐㄧㄝˊ 关系重大的事。 《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 生死危难之际的节操。 《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重要的义理。 《国语.周语下》:「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典与焉。」 网络解释 大节 大节,汉语词汇。 拼音:dàjié 释义:(1)[matterofhonor;matterofprinciple]∶高尚的节操 (2)[importantfeast]∶重要的节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