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分庭抗礼 [ fēn tíng kàng lǐ ] ⒈ 抗:对等相当,也作“伉”。原意为宾主分处庭院两边,相对设礼,以平等之礼相待。后喻指平起平坐,相互对立。 例 偏据一偶,分庭抗礼。 英 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 act independently and defiantly; make rival claims as an equal; match one's wits; treat sb. as an equal;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分庭伉礼”。 ⒉ 以平等之礼节相见。古代宾主相见时,主人站在庭院的东边,客人站在西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 引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史记·货殖列传》:“﹝ 子贡 ﹞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东乡》:“《曲礼》説曰:‘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则是客与主人敌礼者,即居西对东,以与主人匹,所谓分庭抗礼者也。” 《儒林外史
意思解释: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注音 ㄈㄣ ㄊ一ㄥˊ ㄎㄤˋ ㄌ一ˇ 解释 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出处 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例子 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正音 “分”,不能读作“fèn”。 辨形 “庭”,不能写作“廷”。 辨析 分庭抗礼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平起平坐”含有“权力相等”的意思;分庭抗礼没有。分庭抗礼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多用于双方;有时也可用于多方。分庭抗礼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
意思解释:拼音 hé zhōng gòng jì 注音 ㄏㄜˊ ㄓㄨㄥ ㄍㄨㄥˋ ㄐ一ˋ 解释 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出处 《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例子 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和衷共济的话。(郭沫若《学生时代 创造十年》) 正音 “济”,不能读作“jǐ”。 辨形 “衷”,不能写作“忠”;“济”,不能写作“计”。 辨析 和衷共济和“同心协力”;“同舟共济”;都有“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意思。和衷共济和“同舟共济”意义基本相同;它们多用在大事上;也含有共同克服困难之意;“同心协力”则不然。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感情 和衷共济是中性词。 繁体 咊衷共濟 近义 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和衷共济 [ hé zhōng gòng jì ] ⒈ 指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例 大家也真能和衷共济的讨论救济的方法。——《老舍文集·赵子曰》 英 work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in times of difficulty); 引证解释 ⒈ 后以“和衷共济”表示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引 《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济而已。” 明 陈子龙 《论召对内降疏》:“在陛下渊衷,以方諭大臣和衷共济,恐宪臣戇直,奏对之际,復生异同。”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和衷共济勿畏难,锦绣江山须整顿。” 老舍 《赵子曰》第二:“遇到国家、社会、学校发生重大事故的时候,大家也真能和衷共济的讨论救济的方法。” 国语辞典 和衷共济 [ hé zhōng gòng jì ] ⒈ 和衷,语出共济,语出和衷共济比喻彼此同心协力,共渡困难。 引 《书经·皋陶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