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放浪形骸 [ fàng làng xíng hái ] ⒈ 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引证解释 ⒈ 指言行放纵,不拘形迹。 引 《晋书·王羲之传》:“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旧唐书·姚崇传》:“优游园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 茅盾 《如是我见我闻·“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酒酣耳热的时候,你尽管放浪形骸。” 国语辞典 放浪形骸 [ fàng làng xíng hái ] ⒈ 纵情放任,没有约束。 引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元·宫大用《七里滩·第四折》:「疑猜我在钓鱼滩醉倒来回来,俺出家儿散诞心肠,放浪形骸。」 反 修心养性 英语 to abandon all restraint (idiom) 法语 (expr. idiom.) abandonner toute retenue
意思解释:拼音 fàng làng xíng hái 注音 ㄈㄤˋ ㄌㄤˋ ㄒ一ㄥˊ ㄏㄞˊ 解释 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出处 《晋书 王羲之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例子 惟有与宝在一起,他才可以忘却自己的身份,放浪形骸,领略“人贵适意”的真趣。(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正音 “骸”,不能读作“hài”。 辨形 “形”,不能写作“行”。 辨析 放浪形骸与“放荡不羁”有别:放浪形骸只用于人;形容人的气质、风度、行为;一般不作状语;“放荡不羁”用于人;主要指行为;也可用于其他事物;如河水;狂风等;常作状语。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放荡。 感情 放浪形骸是中性词。 近义 放荡不羁、倜傥不羁 反义 循规蹈矩、规行矩步 英语 unrestrained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