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词语解释 火葬 [ huǒ zàng ] ⒈ 对死者实行火化、把骨灰装入容器,然后埋葬或保存的行动或实践。 英 cremation; 引证解释 ⒈ 谓把尸骸投入火中焚毁。 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渤海 太守 史良 好一女子,许嫁而不果, 良 怒,杀之,断其头而归,投於灶下,曰:‘当令火葬。’” ⒉ 葬法之一。用火焚化死人遗体,将骨灰装入容器,然后埋葬或保存。盛行于古 印度,后随佛教传入 中国。明 清 时官府禁火葬。 引 《南史·夷貊传上·扶南》:“死者有四葬……火葬则焚为灰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送终殯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沉流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火葬》:“火葬之俗,盛行於 江 南,自 宋 时已有之。”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我死了,你就给我火葬。”
意思解释:火葬 土葬
意思解释:火葬 (葬法之一)火葬是一种处理尸体的方式,具体而言是以火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火葬留下舍利子而闻名于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纷纷效仿死后火葬的葬式,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则盛行土葬。 自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节约稀少的耕地。现时中国大陆的火葬比例为53%,美国为26%,英国为70%,日本则超过90%。查考我国古代文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某些地区就有火葬习俗。这在《列子·汤问》、 《吕氏春秋·义赏》、《荀子·大略》等篇均有记载。《墨子·节葬下》记载道:“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 基本解释 火葬 huǒzng [cremation]对死者实行火化、把骨灰装入容器,然后埋
意思解释:水葬 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人们对水寄于无限美好的向往和遐想。在许多神话中,都把水和神、幸福、美好、不朽连在一起。所以在安葬死去的亲人时,人们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水葬。水葬在世界上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漂尸式、投河式、撒灰式。 基本解释 水葬 shuǐzng [waterburial]把尸体投入水中,让鱼类吃掉的埋葬方法 辞典解释 水葬shuǐzàngㄕㄨㄟˇㄗㄤˋ 把死者的尸体投进水中,任其沉流漂散的葬法。 《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 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五首之五:「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反义词 土葬,火葬 网络解释 水葬 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水是人类生命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