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注释
①松下茅亭:放眼亭外。
②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
③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
④云树:高大的树木
⑤苍苍:深青色,幽暗。
⑥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古诗创作背景
诗歌具体写于何年尚待考证,从内容看,在仲夏暑热的“五月”,诗人宦游途中经日跋涉,向晚来到稚川,憩息于松下茅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戴叔伦名句推荐
-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作者:戴叔伦:出自《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作者:戴叔伦:出自《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作者:戴叔伦:出自《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作者:戴叔伦:出自《过三闾庙》
-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作者:戴叔伦:出自《题稚川山水》
-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作者:戴叔伦:出自《除夜宿石头驿》
-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作者:戴叔伦:出自《除夜宿石头驿》
-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作者:戴叔伦:出自《调笑令·边草》
-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作者:戴叔伦:出自《塞上曲二首·其二》
-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作者:戴叔伦:出自《塞上曲二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