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语词典 > 古诗词 > 《答人》全诗原文

答人

答人朗读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答人》太上隐者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偶尔会来到松树下,头枕石头睡觉。
深山中没有日历,所以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

注释
﹙1﹚《答人》太上隐者 古诗:这是太上隐者回《答人》太上隐者 古诗家问话的诗。据《古今诗话》记载:“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
﹙2﹚偶:偶然。
﹙3﹚高枕:两种解释,一作枕着高的枕头解,一作比喻安卧无事解。
﹙4﹚历日:指日历,记载岁时节令的书。
﹙5﹚寒:指寒冷的冬天。

《答人》太上隐者 古诗鉴赏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慨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那据说是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诗人这里以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山中的节气变化,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形象。

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太上隐者 古诗”,毋宁说是有点像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非常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何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答人》的诗词大意

我偶然来到这深山的松树下游玩,累了就用石头当枕头无忧无虑地睡上一觉。
山中没有日历,冬去春来,也不知道是哪年哪月。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答人》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诗词主题

托物抒怀 憧憬 写山 艰苦 梅花 新婚 山色 情歌 客人 友好 小令 国家 写狼 仕途 借古讽今 规劝 同僚 湖山 品质 碑记 古诗十九首 雨后 小品文 汤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