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语词典 > 古诗词 > 《宿赞公房》全诗原文

宿赞公房

宿赞公房朗读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宿赞公房》杜甫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高僧怎么也会来到这里?在这秋风飒飒的季节我与您相逢。
阴雨撂荒了您深院的菊花,严霜欺倒了半池莲影。
遭到放逐又岂能违背心性?身居荒野也未能放弃禅宗。
今夜与您相逢共宿,陇上的明月也向我们现出圆圆的光影。

注释
①杖锡(xī):手持锡仗。锡仗,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示四谛十二姻缘之义。比丘向人乞食,到门口,便震动锡杖上的小环作声,以让人知道。
②飒(sà)然:形容风吹时沙沙作响。
③宁:岂能。
④虚空:荒野无人之处。赞公土室在山野。
⑤陇(lǒng)月:洁白明亮的月亮。

《宿赞公房》杜甫 古诗赏析

诗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贬弃官,暂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谪置此地的原京师大云寺赞公,所以以“锡杖何来此”反诘起笔,表现了惊愕之情。“秋风已飒然”自然是寄情于景,以秋风述说一份不满与困苦。“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紧接“秋风”义旨,进一步渲染赞公与自己处境的萧条凄凉。对仗工整,用字精准,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传神而出。此处也为下文赞叹赞公梵行高洁,禅心清净作一反衬。诗至“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则秋戚之情一扫而空,换之以无尽的平和,又透出独立孤峰顶的豪情。赞公深通佛法,无论外境如何变化,也不能动摇他的清净心。而一切万法无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离空性,就如虚空也是禅。在赞公身边,使诗人也感染了几分宁静安详。夜间在赞公房间休息,望见朗朗明月,扫清太虚,犹如禅心空明,能出种种违顺。同时尾联也点出题意,以作照应。

《宿赞公房》杜甫 古诗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乾元二年(759)深秋在秦州时作。赞公是杜甫的旧友,在长安大云寺作住持时,曹留杜甫在寺内小住,并赠送丝细毛布。不曾想到在流寓中相逢。诗中描写夜宿赞公土室的所见所感,对赞公的守禅本性给予赞美,抒发了他乡遇故知的欣喜之情。

《宿赞公房》杜甫 古诗赏析二

这首诗以“杖锡何来此”发问开始,但又故意不作回答。这是因为政治斗争竟然连累到了出家人,杜甫痛心疾首之余,不愿再回顾往事。二、三、四句接着写秋风、院菊、池莲,都是赞公禅房所见。这些描写不仅借物写人,侧面写出赞公作为释门隐者清静淡泊的生活与性格,还运用“飒然"、“雨荒”、“霜倒”等词语,象征着赞公平白受屈被贬的不幸遭遇。

五、六两句从“放逐”起首,推崇赞公不为放逐移节的情操。“放逐宁违性”说赞公被放逐到深山老林,而那里恰好是赞公喜爱的地方。“虚空不离禅”说宠辱无非虚空,等荣辱,齐贵贱,正是禅门的宗旨。在安慰、赞扬赞公的过程中包含着对眨谪、放逐的蔑视。

最后两句写夜,点明题目中的“宿”字。二人本来交情很好,后来同案遭贬,如今又在边地相逢,自是非常难得。“陇月”句,不仅是写景,更重要的是以月圆象征两位老友的团圆。

这篇诗作的前三联极富禅趣。在凡胎俗人眼中,身遭贬谪,处境凄凉,当会黯然神伤。然而对禅家佛人来说,一切万法,一切烦恼,都是主观的,因此都是空幻不实的,通过勤修苦练参禅悟道,体悟了这种万物皆空的微妙智慧,即可开悟解脱,最终达到没有执著、没有牵挂、没有悲欢,坦荡磊落、广大自在的心境。诗篇中僧人赞公不以自身的遭贬境遇的凄凉而悲伤,对事态变迁来之不拒,处之淡然,可谓了悟了禅定般若之境,体悟了万物皆空的智慧。

《宿赞公房》的诗词大意

锡杖怎么来这,秋风已飒飒。
下荒深深的庭院菊花,霜倒半池莲花。
放逐宁愿违背本性,虚空离不开禅。
相逢成夜住宿,陇月向人圆。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宿赞公房》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诗词主题

仕途 雨后 客人 情歌 写山 憧憬 品质 湖山 写狼 古诗十九首 碑记 小品文 汤圆 友好 借古讽今 小令 同僚 规劝 山色 新婚 梅花 艰苦 国家 托物抒怀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