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令·烟霏霏
长相思令·烟霏霏朗读烟霏霏,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
从教塞管催。
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
从教塞管催。
烟霏霏,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 从教塞管催。
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说详拙作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淑姬工词。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注释】
①霏霏:纷飞貌。
②管:乐器。
【评解】
这首迎春小词,以景衬情,寄喻颇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烟雨霏霏,雪堆梅枝。不
禁想到“春从何处回”!惟愿东风送暖,“塞管”催春,早回大地。全词写景细腻,抒
情委婉含蓄。
-------------------
宋代有两个吴淑姬,皆善词。一是北宋人,词见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人。据洪迈《夷坚支志庚集》卷十记载,她是湖州秀才之女,聪慧而能诗词 。貌美家贫,为富民之子所霸占。却被人诬为有“奸情”逮捕审判,已定罪判刑。衙中僚吏观审后,置酒席,命她脱枷侍饮,“谕之曰:‘知汝能长短句,宜以一章自咏,当宛转白侍制(知州王十朋)为汝解脱 ,不然危矣。’女即请题。时冬末雪消 ,春日且至 ,命道此景作《 长相思令》。捉笔立成。”即此词。
要解通此词,须抓住两点,一是“自咏”,——她此时的处境是被判了徒刑,正待执行;二是“道此景”,——眼前之“景”是“冬末雪消,春日且至”。且看女词人是如何通过结合“自咏”而“道此景”的。
开头的“烟霏霏”乃云雾迷蒙之意 。“烟霏霏”是云雾迷蒙,为“雪霏霏”前奏。《诗·小雅·采微》:“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霏霏,纷飞的样子。明明已经是“雪消”了,却偏要说雪“霏霏”,已是一奇。
下句还要加重渲染:“雪向梅花枝上堆”!眼前公庭院子里,当还有几株梅树,但说它枝上“堆”着雪,显然是借喻之法。词人这样当着知州衙门诸僚之面,“制造”出这样一幅雪压梅枝的现“景”来,自然有她的原因 ,为的就是引出下句“春从何处回”,就是说眼前还没有“春回大地”;结合“自咏”,是喻指她在此案中蒙冤受屈,未曾审理明白,便判了徒刑有如被雪压着梅枝,抬不起头来。“春从何处回!”用反诘的语气,加重感叹呼号的分量。咏“春日且至”而写出这样的句子,在座诸公是品词的行家,既然出了这“自咏”的题目,当然懂得她这弦外之音。
下片“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 !”紧承上片 ,通过描写梅花,“道此景”而结合自己的观感。这里的“ 醉”和“睡”,不是实指生活中的醉酒和睡眠,而是说自己被一场官司打击得晕头转向,真是“终日昏昏醉梦间”(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句)。
到此际睁开了“醉眼”、“ 睡眼”,要找寻那“疏影横斜”的梅景却已是“如今安在哉?”没有了,过去了。这句与“ 春从何处回”是意同而笔不同的一种写法,是说好景不属于她 :要么没有来,要么来了又去了,而她总是处在“ 醉梦中,从未领略到”。这一句借用了林和靖咏梅诗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不只使词语增加了文采,也使失却美好事物的意思得到了形象的体现 。结句“从教塞管催 ”。“ 从教”,任使也。“塞管”,羌笛也 。刘禹锡《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 。”因古笛曲有《梅花落》词人想象其声可以感物 ,遂认为笛怨惊梅,而使之落。如戎昱《闻笛》诗:“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张先《醉落魄》词:“ 横管孤吹,⋯⋯声入霜林,簌簌惊梅落。”本词也承此意,说“疏影横斜”的一树梅花,任凭羌笛声把它“催”落了,补出“安在哉”的缘故。词至此结束了,完成了“道此景”而“自咏”的任务。绝妙之笔,婉约之情 ,构成了一首篇幅虽短而很有包蕴的小词。
于是“诸客赏叹,为之尽欢。明日以告王公,言其冤,亟使释放”,词的手稿居然还由“治此狱”者收藏起来。女主人公先是被俗人玩弄 ,然后又被雅人玩弄。
说是“佳话”也可以,但它毕竟是封建社会妇女生活的一幕悲剧。读此词及其故事,不禁感慨万分!
①霏霏:纷飞貌。
②管:乐器。
【评解】
这首迎春小词,以景衬情,寄喻颇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烟雨霏霏,雪堆梅枝。不
禁想到“春从何处回”!惟愿东风送暖,“塞管”催春,早回大地。全词写景细腻,抒
情委婉含蓄。
-------------------
宋代有两个吴淑姬,皆善词。一是北宋人,词见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人。据洪迈《夷坚支志庚集》卷十记载,她是湖州秀才之女,聪慧而能诗词 。貌美家贫,为富民之子所霸占。却被人诬为有“奸情”逮捕审判,已定罪判刑。衙中僚吏观审后,置酒席,命她脱枷侍饮,“谕之曰:‘知汝能长短句,宜以一章自咏,当宛转白侍制(知州王十朋)为汝解脱 ,不然危矣。’女即请题。时冬末雪消 ,春日且至 ,命道此景作《 长相思令》。捉笔立成。”即此词。
要解通此词,须抓住两点,一是“自咏”,——她此时的处境是被判了徒刑,正待执行;二是“道此景”,——眼前之“景”是“冬末雪消,春日且至”。且看女词人是如何通过结合“自咏”而“道此景”的。
开头的“烟霏霏”乃云雾迷蒙之意 。“烟霏霏”是云雾迷蒙,为“雪霏霏”前奏。《诗·小雅·采微》:“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霏霏,纷飞的样子。明明已经是“雪消”了,却偏要说雪“霏霏”,已是一奇。
下句还要加重渲染:“雪向梅花枝上堆”!眼前公庭院子里,当还有几株梅树,但说它枝上“堆”着雪,显然是借喻之法。词人这样当着知州衙门诸僚之面,“制造”出这样一幅雪压梅枝的现“景”来,自然有她的原因 ,为的就是引出下句“春从何处回”,就是说眼前还没有“春回大地”;结合“自咏”,是喻指她在此案中蒙冤受屈,未曾审理明白,便判了徒刑有如被雪压着梅枝,抬不起头来。“春从何处回!”用反诘的语气,加重感叹呼号的分量。咏“春日且至”而写出这样的句子,在座诸公是品词的行家,既然出了这“自咏”的题目,当然懂得她这弦外之音。
下片“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 !”紧承上片 ,通过描写梅花,“道此景”而结合自己的观感。这里的“ 醉”和“睡”,不是实指生活中的醉酒和睡眠,而是说自己被一场官司打击得晕头转向,真是“终日昏昏醉梦间”(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句)。
到此际睁开了“醉眼”、“ 睡眼”,要找寻那“疏影横斜”的梅景却已是“如今安在哉?”没有了,过去了。这句与“ 春从何处回”是意同而笔不同的一种写法,是说好景不属于她 :要么没有来,要么来了又去了,而她总是处在“ 醉梦中,从未领略到”。这一句借用了林和靖咏梅诗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不只使词语增加了文采,也使失却美好事物的意思得到了形象的体现 。结句“从教塞管催 ”。“ 从教”,任使也。“塞管”,羌笛也 。刘禹锡《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 。”因古笛曲有《梅花落》词人想象其声可以感物 ,遂认为笛怨惊梅,而使之落。如戎昱《闻笛》诗:“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张先《醉落魄》词:“ 横管孤吹,⋯⋯声入霜林,簌簌惊梅落。”本词也承此意,说“疏影横斜”的一树梅花,任凭羌笛声把它“催”落了,补出“安在哉”的缘故。词至此结束了,完成了“道此景”而“自咏”的任务。绝妙之笔,婉约之情 ,构成了一首篇幅虽短而很有包蕴的小词。
于是“诸客赏叹,为之尽欢。明日以告王公,言其冤,亟使释放”,词的手稿居然还由“治此狱”者收藏起来。女主人公先是被俗人玩弄 ,然后又被雅人玩弄。
说是“佳话”也可以,但它毕竟是封建社会妇女生活的一幕悲剧。读此词及其故事,不禁感慨万分!
《长相思令·烟霏霏》的诗词大意
烟云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
春从什么地方回来?
醉眼开,睡眼,
疏影横斜在哪里呢?
从教堵塞管催。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