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语词典 > 古诗词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全诗原文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朗读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注解】:
1、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
??往。晋陶渊明曾渭高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后多以三径指退隐
??家园。

【韵译】:
我常常愿隐居小丘醉卧林泉,
想回到旧的家园又苦于无钱。
久住北方求仕并非我的心愿,
我怀念的是东林寺高僧名远。
长安米珠薪桂生活如同销金,
壮志逐年衰退事业与我无缘。
日色已晚阵阵凉风轻轻拂面,
听到秋蝉吟唱心中更加悲怨。

【评析】:
??此诗或以为崔国辅所作。
??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在长安落第之后写的,寄给名叫远的僧人,报告客居逢
秋的苦情,诉说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诗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
隐的情绪。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开头写自己之所欲,但苦于“无资”,想从仕,
又非所愿,于是记怀“东林”“我师”。壮志不能实现,自然就衰颓,于是对凉风、
闻蝉声,就要“益悲”了。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抒发了内心悲苦,读来觉得明
朗直爽。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作者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士”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恰好扣住题目的“感秋”。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怎能不“益悲”呢?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情之难抒,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自然“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遂使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凉风、闻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觉得诗人的率真,诗风的明朗。
(李景白)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的诗词大意

一个我曾经想睡觉,但苦于没有资财把庭院经营。
北方不是我的愿望,我常常怀念东林寺我的远师。
黄金桂完全燃烧,壮志逐年衰退事业与我无缘。
天晚上凉风到,听到秋蝉吟唱心中更加悲怨。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诗词主题

借景抒情 建筑 典故 莲花 写船 早春 英雄 小学 慨叹 暮色 湖泊 荷花 清明节 明月 禅隐 孤独 乐曲 抒情思乡 长城 忧国忧民 民情 思念 悼古伤今 记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