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书《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
2、大义灭亲春秋时期,在东周周天子的统治下有许多小公国。
3、春秋时期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主要表现在殷周神权政治价值观的崩解、重人事轻神事,思想变迁与价值转向及民本论,奠定儒家民本主义思想基石三个方面。
4、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卿大夫崛起,家臣活跃,宗法制开始动摇,政治秩序陷入混乱.
5、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经历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
6、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位无敌勇士,名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
7、春秋时期,王权衰落,权力下移,先是五霸迭起,继之以大夫专权.
8、春秋时期,馆陶是晋国的冠氏邑.
9、春秋时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现于庶人婚姻,是基于消解原始对偶婚影响、巩固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的特定背景,有其进步意义。
10、随着时间的发展,春秋时期城阙已有等级上的区别,成为标识身份的礼仪象征。
11、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
12、农业税最早纪录于春秋时期。
13、阜阳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故里,诗人嵇康的桑梓。
14、总结以上春秋时期平民社会的变革情状,可见平民社会已渐次脱离昏昧的状态,而展现其蕴蓄无穷的精神活力。
15、春秋时期,郑国攻打宋国,宋国大将军华元率军迎战.
16、按照这个标准,何炳棣认为春秋时期具备封建制的典型特征即存在着层层分割的宗主权。
17、春秋时期的史官学识广博,具有多方面的修养。
18、原系春秋时期齐国公侯的一大墓地,今已探出大、中型墓二十余座,其中在五号墓周围发现了这一举世罕见的殉马坑。
19、该词为突厥语所借用的历史相当古远,约始于西周至春秋时期。
20、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21、春秋时期的古人都能容得下吐槽的“乡校”,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大学,更应容得下一两个“麻辣教师”。
22、春秋时期,帝少昊的后代有封地在蒲(今山西省隰县北),后建立蒲国,蒲国王族的后代称为蒲氏。
23、春秋时期赵国邯郸的著名神射手,被尊称为“不射之射”。
24、相传,他的发明人为春秋时期助越王勾践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后世称他为陶朱公。
25、早在春秋时期,齐国人就担了个贼名,以致在外交场合,楚王还要捉个贼来侮辱晏子。
26、春秋时期的济南地属齐国济北郡,该郡郡辖治达到今河北省海兴、盐山,山东省无棣等北部滨海区域,海盐资源丰富,济南是盐法首施之地。
27、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28、资料显示,私塾古人称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家塾等,产生于春秋时期,2000余年延绵不衰。
29、豫商文明要比晋商、徽商等商业文明年代早,从《诗经·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等记载看,早在春秋时期,中原的商业往来已非常活跃。
30、同样是春秋时期,孔子和他们的学生子路、冉求、公西华和曾皙坐在一起,孔子就和他们谈谈人生,谈谈理想,问他的学生们,各有什么志向。
31、春秋时期,巴国有大夫受封于通川(今天的四川省达川),后来他的后裔用封地作为姓氏,称为通氏。
32、春秋时期,卫成公迁都濮阳,带来了思想解放、文化发展,一时间,“卫郑新声”风靡华夏,“桑间濮上”成为当时最美的繁荣景象。
33、总之,华元在春秋时期是一个颇为难得的大臣,为国操劳,并且敢于以身许国,很难得。
34、太子滩,因春秋时期晋太子申生泛舟救弟传说而得名。
35、春秋时期作战是方正列队,约好时间地点开战,双方若有一方输就退五十步,赢方不可追击。
36、本故事以动荡的春秋时期为背景,讲述了莒国公主夕已与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公主与公子小白的政治婚姻。
37、后来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二位霸主。
38、咸氏和巫氏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时神巫咸的后代;三是出自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幼子奚齐,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39、同时,帝丘位居黄河要津、中原腹地,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铁丘之战等都发生在濮阳一带。
40、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李耳这位先哲圣贤就诞生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41、黎锦在春秋时期就享有盛名,黎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上被称为“吉贝布”,“吉贝”在黎语中就是木棉的意思。
42、有奇淫的人,必定有奇祸,和春秋时期以“爬灰”名垂史册的卫晋、熊弃疾一样,朱温“爬灰”也爬出了现世报,他的儿子朱友王圭一刀刺穿了他的肚皮。
43、春秋时期,老子在函谷关留下《道德经》八十一篇,翩然而去,莫知所踪。
44、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45、春秋时期,为了制止各国之间的战争,晋、楚、鲁及其他一些小诸侯国,在虢国举行了弭兵之盟。
46、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关于竹制猎具的诗,在这个世界没理由会想不到的。
47、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提出“有法不正,有度不直则治辟,治辟则国乱”的警世名言。
48、公元前100年左右的中国出现了辘轳与桔槔,它们是由杠杆演变而来的汲水工具,并流行于春秋时期。
49、相传春秋时期,郑国的相国子产命人铸造了一口鼎,将有关刑法的规定浇铸在鼎上,史称“铸刑鼎”。
50、武士道精神中来自华夏文化的影响也是绝对不可忽略的,特别是那种轻生重义,忠心为主和集体协作精神、礼仪纪律,令人想起春秋时期的那些忠勇之士。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3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3000207号-2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