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姧盗”。亦作“奸盗”。
⒉ 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⒊ 奸人盗贼。
⒈ 亦作“姧盗”。亦作“奸盗”。
⒉ 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引《汉书·地理志下》:“沛 楚 之失,急疾顓己,地薄民贫,而 山阳 好为姦盗。”
汉 王充 《论衡·幸偶》:“或姧盗大辟而不知,或罚赎小罪而发觉。”
戚 本《石头记》第七三回总评:“一篇姦盗邪淫文字,反以《四子书》、《五经》、《公羊》、《穀梁》、 秦 汉 诸作起,以《太上感应篇》结,彼何心哉!”
⒊ 奸人盗贼。
引《后汉书·韩棱传》:“棱 发擿姦盗,郡中震慄。”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南望 春申,东瞻 孟尝,袤界 薛邑,境边 山阳,逆旅行舍,姦盗所藏。”
《南史·王准之传》:“威惠兼举,姦盗屏跡,富商野次。”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