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狼牙棒 | 狼牙棒 (古兵器之一)狼牙棒,古兵器之一,是一种打击兵器,有长短之分,并且历史久远。 基本解释 古兵器名。用坚重之木为棒,长四五尺,上端长圆如枣,遍嵌铁钉,形如狼牙。 辞典解释 狼牙棒lángyábàngㄌㄤˊㄧㄚˊㄅㄤˋ 武器名。在木棒较圆粗的一端布满长钉子,状若狼齿般,有柄可握。 《武备志.军资乘.战七.棒棍》:「无刃而钩者,亦用铁抓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 《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怎样叫做狼牙棒?一 |
传棒 | 传棒 1.即接力棒。接力赛跑时用的短棒,用木料或金属等制成。 传 : 传 (传) chuán 转(zhu僴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推广,散布:宣传。 棒 : 棒 bàng 棍子:木棒。棒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棒槌。棒冰。棒球。棒喝(he)。 基本解释 即接力棒。接力赛跑时用的短棒,用木料或金属等制成。 网络解释 传棒 1.即接力棒。接力赛跑时用的短棒,用木料或金属等制成。 传:传(传)chuán转(zhu僴)授,递:传递。传输。传 |
梃棒 | 梃棒 梃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ǐng bàng,是指棍棒。 基本解释 棍棒。 网络解释 梃棒 梃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ǐngbàng,是指棍棒。 |
棒子面 | 词语解释 棒子面 [ bàng zi miàn ] ⒈ 〈方〉:玉米面。 英 cornmeal; corn flour; 引证解释 ⒈ 玉米面。 引 老舍 《骆驼祥子》四:“在这里,要饭也能要到荤汤腊水的,乡下只有棒子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七章:“姑母做饭, 道静 烧火,吃了一顿棒了面饼子、小米粥之后,姑母才告诉 道静 说:‘我给你找了个老财家里去教学。’” 杨朔 《海市》:“当时船主常到 大连 去装棒子面,来往做生意。” 国语辞典 棒子面 [ bàng zi miàn ] ⒈ 用玉蜀黍磨 |
使棒 | |
棒兒香 | 辞典解释棒儿香bàngr xiāng 用细的竹棍或木棍做芯子的香。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棒儿香bàngrxiāngㄅㄤˋㄦㄒㄧㄤ 用细的竹棍或木棍做芯子的香。 |
金箍棒 | 1.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兵器。 基本解释 1.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兵器。 辞典解释 金箍棒jīngūbàngㄐㄧㄣㄍㄨㄅㄤˋ 元吴承恩《西游记》中主角孙悟空所持的兵器。原为大禹治水时,定江海深浅的一块神铁,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可大可小,两端套有金箍,中间为一段乌铁,上刻「如意金箍棒」,是一件十分厉害的特殊武器。 《红楼梦.第五四回》:「只见孙行者驾著筋斗云来了,看见九个魂,便要拿金箍棒打,吓得九个魂忙 |
東一榔頭西一棒 | 辞典解释东一榔头西一棒dōng yī láng tou xī yī bàng 比喻说话东拉西扯。 如:「你别东一榔头西一棒的讲些无关紧要的话。」形容行动无一定目标,什么都做一点点。 如:「一个人做事假若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必定成不了气候。」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东一榔头西一棒dōngyīlángtouxīyībàngㄉㄨㄥㄧㄌㄤˊ˙ㄊㄡㄒㄧㄧㄅㄤˋ 比喻说话东拉西扯。 如:「你别东一榔头西一棒的讲些无关紧要的话。」 形容行动无一定目标,什么都做一点点。 如:「一个人做事假 |
硬棒 | |
棒打不回头 | 词语解释 棒打不回头 [ bàng dǎ bú huí tóu ] ⒈ 形容意志坚定。 |
東一榔頭西一棒槌 | 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 基本解释 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
一棒子 | |
棒客 | 棒客 棒客,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bàng kè,释义为帮会组织之一。 基本解释 帮会组织之一。亦指土匪﹑强盗。 辞典解释 棒客bàngkèㄅㄤˋㄎㄜˋ 土匪。 如:「你这身打扮,活像个棒客!」 网络解释 棒客 棒客,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bàngkè,释义为帮会组织之一。 |
当头棒 | 当头棒 拼音:dāng tóu bàng 注音: 犹言当头棒喝。 茅盾 《路》十一:“他只觉得这次新袭来的暴风雨似的斗争恰好是苦闷到绝处的他的一下当头棒。” 赵树理 《三里湾·出题目》:“ 有翼 挨了这么一下当头棒,觉着别的团支委和人谈思想不是这样的态度。” 基本解释 犹言当头棒喝。 网络解释 当头棒 拼音:dāngtóubàng 注音:ㄉㄤㄊㄡˊㄅㄤˋ 犹言当头棒喝。茅盾《路》十一:“他只觉得这次新袭来的暴风雨似的斗争恰好是苦闷到绝处的他的一下当头 |
連廂棒 | 辞典解释连厢棒lián xiāng bàng 一种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棒。参见「霸王鞭」条。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连厢棒liánxiāngbàngㄌㄧㄢˊㄒㄧㄤㄅㄤˋ 一种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棒。参见「霸王鞭」条。 |
接棒人 | 辞典解释接棒人jiē bàng rén 接力赛跑中,承接棒子的人。 如:「在接力赛跑中,每一位接棒人都不可疏忽。」比喻接续事业的人。 如:「老板正刻意栽培他为接棒人。」近义词接班人也称为「接班人」。英语 successor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接棒人jiēbàngrénㄐㄧㄝㄅㄤˋㄖㄣˊ 接力赛跑中,承接棒子的人。 如:「在接力赛跑中,每一位接棒人都不可疏忽。」 比喻接续事业的人。 如:「老板正刻意栽培他为接棒人。」 近义词 接班人也称为「接班人」。 英语 |
乐棒 | 指挥棒。 基本解释 指挥棒。 |
棒杀 | 棒杀 棒杀亦称杖杀。中国古代法外酷刑。指用木棒将人打死。《陈书·庚持传》曰:“坐杖杀县民,免封。”《新唐书·刑法志》载,唐德宗时“须当斩绞刑者,决重杖一顿处死,以代极法,故时死罪皆先决杖。”明代自太祖朱元璋始至明末止,施廷杖杖杀大臣历朝沿用,以至“殿陛行杖,习为故事”。 基本解释 用棍棒打死。 网络解释 棒杀 棒杀亦称杖杀。中国古代法外酷刑。指用木棒将人打死。《陈书·庚持传》曰:“坐杖杀县民,免封。”《新唐书 |
八棒十三的罪過 | 辞典解释八棒十三的罪过bā bàng shí sān de zuì guòㄅㄚ ㄅㄤˋ ㄕˊ ㄙㄢ ˙ㄉㄜ ㄗㄨㄟˋ ㄍㄨㄛˋ 最轻的罪。宋朝的刑制,最轻的杖刑打十三下,最轻的笞刑打七下或八下。见《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 《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这个事却不是耍的事,又不是八棒十三的罪过。」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八棒十三的罪过bābàngshísāndezuìguòㄅㄚㄅㄤˋㄕˊㄙㄢ˙ㄉㄜㄗㄨㄟˋㄍㄨㄛˋ 最轻的罪。宋朝的刑制,最轻的杖刑打十三下,最轻 |
玉茭棒 | |
硬棒 | 硬棒 硬棒,拼音为yìngbɑng,汉语词语,是指结实有力。 基本解释 硬棒 yngbang [sturdy;strong;behaleandhearty]〈方〉∶硬;坚强 老人的身体还挺硬棒 辞典解释 硬棒yìngbangㄧㄥˋ˙ㄅㄤ 坚硬、结实。 如:「他年纪虽大,但是身体还挺硬棒的。」 网络解释 硬棒 硬棒,拼音为yìngbɑng,汉语词语,是指结实有力。 |
傳棒 | 传棒 1.即接力棒。接力赛跑时用的短棒,用木料或金属等制成。 传 : 传 (传) chuán 转(zhu僴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推广,散布:宣传。 棒 : 棒 bàng 棍子:木棒。棒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棒槌。棒冰。棒球。棒喝(he)。 基本解释 即接力棒。接力赛跑时用的短棒,用木料或金属等制成。 网络解释 传棒 1.即接力棒。接力赛跑时用的短棒,用木料或金属等制成。 传:传(传)chuán转(zhu僴)授,递:传递。传输。传 |
窮棒子 | 穷棒子 穷棒子 旧时对穷苦农民的蔑称。现亦用以指贫穷而有志气的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还不是那些穷棒子们在抢割俺家的麦子?” 老舍 《神拳》第二幕:“可是,他能老跟咱们穷棒子一条心吗?” 基本解释 穷棒子 qingbngzi [pauper]非常穷的人 辞典解释 穷棒子qióngbàngziㄑㄩㄥˊㄅㄤˋ˙ㄗ 旧时对穷苦农民轻蔑的称呼。后用以称穷而有骨气的人。 如:「他虽贫穷,但不会为了贪图富贵荣华而违背做人的原则,是个不折不扣的穷棒子 |
棒操 | 棒操 棒操是一种艺术体操。体操运动员通常使用一对瓶状器械,长度相等,40至50厘米,形状像保龄球,比保龄球细,由木头或塑料制成,重量至少为150克,,棒身粗,棒颈细,通常另一端为球状,球最大直径为30毫米。表演动作主要有:空中转动、抛接、摆动、跳跃等。 基本解释 棒操 bngcāo [stickexercises]以棒为器械的艺术体操项目,以摆动、抛接、打击为基本动作完成各种优美造形 网络解释 棒操 棒操是一种艺术体操。体操运动员通常使用一对瓶状器械 |
三棒 | 三棒 ”三棒“另一个意思为网络用语。”三棒“指的是《三星公司》,被广大网友用”三棒“专词黑三星产品。 基本解释 佛家临济宗的公案。义玄至黄檗山参谒希运禅师,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度发问,均被棒打。见《临济录》。后宗门多用以警觉学人之执迷不悟者。 网络解释 三棒 ”三棒“另一个意思为网络用语。”三棒“指的是《三星公司》,被广大网友用”三棒“专词黑三星产品。 |
夹枪带棒 | 词语解释 夹枪带棒 [ jiā qiāng dài bàng ] ⒈ 指言语中暗藏讽刺。 引证解释 ⒈ 指言语中暗藏讽刺。 引 叶文玲 《篱下》:“教她心气不顺的就是姐妹俩刚才夹枪带棒的话哪:什么‘这年头没白吃食的,不劳而获想上门找便宜?没那个道道!’” 国语辞典 夹枪带棒 [ jiá qiāng dài bàng ] ⒈ 言语中暗藏讽刺。 引 《红楼梦·第三一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 |
哭丧棒 | 词语解释 哭丧棒 [ kū sāng bàng ] ⒈ 旧时在为父母发丧时,“孝子”须手扶一根“孝杖”,以表示悲痛难支。 英 the stick held for support by a son in funeral procession;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哭丧棍”。旧时出殡时孝子所持的哀杖。亦用来贬称其他棍棒,以诟骂持棒者。 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言夫人 忽发奇想,叫人到冥器店里定做了一百根哭丧棒。” 陈登科 《活人塘》十八:“我死了连一根哭丧棒也没人拿。”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 |
棒头出孝子 | 词语解释 棒头出孝子 [ bàng tóu chū xiào zǐ ] ⒈ 谓对子女要实行严格的教育,才能教出成器的孩子。 引证解释 ⒈ 谓对子女要实行严格的教育,才能教出成器的孩子。 引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你待要闺中养艷姝,姐姐也,我则理会得棒头出孝子。” 《续传灯录·径山了明禅师》:“人言棒头出孝子,我道怜儿不觉丑。”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又道是‘棒头出孝子,筯头出忤逆’。” 国语辞典 棒头出孝子 [ bàng tóu chū xiào zǐ ] ⒈ ( |
棒子糊涂 | 词语解释 棒子糊涂 [ bàng zi hú tú ] ⒈ 玉米面粥。 引证解释 ⒈ 玉米面粥。 引 周立波 《砖窑和新房》:“有一天黄昏, 王寿山 下班回家,喝了点棒子糊涂,就坐在床沿,逗他小孩 扣子 玩。” |
枷棒 | 词语解释 枷棒 [ jiā bàng ] ⒈ 枷与杖。旧时的两种刑具。 引证解释 ⒈ 枷与杖。旧时的两种刑具。 引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枷棒》:“每栲讯囚人,先设枷棒,破平人家,不知其数。”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