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击考 | 击考 敲击 唐 白居易 《敢谏鼓赋》:“始也,土鼓增华,蒉桴改造。外扬音以应物,中含虚而体道。不窕不摦,由巧者之作为;大鸣小鸣,随直臣之击考。” 唐 元稹 《秦制试乐为御赋》:“且跋涉者疲於山川,条畅者格乎穹旻,慕入律而百蛮麏至,锡有功而诸侯轨道。岂出户庭,非专击考。” 基本解释 敲击。 网络解释 击考 敲击 唐白居易《敢谏鼓赋》:“始也,土鼓增华,蒉桴改造。外扬音以应物,中含虚而体道。不窕不摦,由巧者之作为;大鸣小 |
檢定考試 | 辞典解释检定考试jiǎn dìng kǎo shì 我国考试院为不具备学历而有志于高等、普通考试的人所举办的检定学力的考试,分高等与普通检定两种。另外各项职业也经常举行资格检定考试。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检定考试jiǎndìngkǎoshìㄐㄧㄢˇㄉㄧㄥˋㄎㄠˇㄕˋ 我国考试院为不具备学历而有志于高等、普通考试的人所举办的检定学力的考试,分高等与普通检定两种。另外各项职业也经常举行资格检定考试。 |
谴考 | 谴考 《后汉书·虞诩传》:“ 诩 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 基本解释 贬谪传考。 网络解释 谴考 《后汉书·虞诩传》:“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 |
考問 | 考问 考问,读音kǎo wèn,指拷打审问。 基本解释 考查询问。拷问。 辞典解释 考问kǎowènㄎㄠˇㄨㄣˋ 查问。 《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 《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传》:「许皇后坐废。考问班倢伃。」 网络解释 考问 考问,读音kǎowèn,指拷打审问。 |
考量 | 考量 考量指思考衡量,本意是对一件事情反复斟酌,反复的推敲不断的考虑,一般用于书面语,口语中也经常用到。对事态的进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基本解释 考量 kǎoling (1)[examineandweigh]∶考查衡量 (2)[consideranddiscuss]∶考虑商量 (3)[thinkof]∶考虑;思量 他考量着就要开始的新工作 辞典解释 考量kǎoliángㄎㄠˇㄌㄧㄤˊ 考核校量。 《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英语toconsider,togiveseriousconsiderationtosth,conside |
考妣 | 词语解释 考妣 [ kǎo bǐ ] ⒈ 父母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父母的别称。按,考妣仅指死去的父母,惟《曲礼》有此异说。参阅《尔雅·释亲》 郭璞 注及 郝懿行 义疏。 引 《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孔 传:“考妣,父母。” 《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朱衣银鱼,象服以崇,锡荣考妣,孝道上穷。” 明 方孝孺 《题桐庐二孙先生墓文后》:“或慟哭荒江断垄间,如失考妣。” |
抽考 | 词语解释 抽考 [ chōu kǎo ] ⒈ 抽查性地考试;抽出部分人或某科目进行考试。 例 在几个中学的初二学生中举行抽考,我校成绩优良。 这次代数抽考,得满分的超过一半。 英 sample examination; 国语辞典 抽考 [ chōu kǎo ] ⒈ 抽取全体中的一部分人加以试验。 ⒉ 在不固定的时间,考试一部分所习的科目。 例 如:「老师随堂抽考数学十题。」 |
審考 | 审考 审考(审考) 汉 典 犹审查。《汉书·梁怀王刘揖传》:“既已案验举宪,宜及王辞不服,诏廷尉选上德通理之吏,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 汉 基本解释 犹审查。 网络解释 审考 审考(审考) 汉典犹审查。《汉书·梁怀王刘揖传》:“既已案验举宪,宜及王辞不服,诏廷尉选上德通理之吏,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汉 |
考劾 | 考劾 考劾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考讯劾罪。 基本解释 1.考讯劾罪。 网络解释 考劾 考劾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考讯劾罪。 |
穷考 | |
從考舅 | 从考舅 从考舅,是汉语词汇,读音是cóng kǎo ji ,意思是母亲的堂兄弟。 基本解释 母亲的堂兄弟。 网络解释 从考舅 从考舅,是汉语词汇,读音是cóngkǎoji,意思是母亲的堂兄弟。 |
正考父 | 正考父 (历史人物)正考父:子姓,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湣公(子共)的玄孙、孔父嘉的父亲、孔子的七世祖。 基本解释 正考父 ZhngKǎof [ZhengKaofu]春秋时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他辅佐戴、武、宣三公,地位愈高行为愈检点 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饘、粥:稀粥、稠粥。孟僖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貗。其后,指正考父的后代。达:显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网络解释 正考父(历史人物) 正考父:子姓,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 |
考究 | 词语解释 考究 [ kǎo jiū ] ⒈ 查考研究。 例 这个问题值得考究。 英 investigate; study; examine closely; ⒉ 讲求,重视。 例 穿衣服过于考究。 英 be particular about; pay attention to; ⒊ 精美的;精致的。 例 考究的游泳衣。 英 fine; exquisite; 引证解释 ⒈ 考索研究。 引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读书当讲究得力处》:“岂知今之俗学乃全不攷究,以‘六经’为治世语言,至欲求道则以为尽在浮屠氏?” 攷,一本作“考”。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六月十一日 |
考具 | 词语解释 考具 [ kǎo jù ] ⒈ 科考时必备的用具。 引证解释 ⒈ 科考时必备的用具。 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八:“彭 述宫詹之意,且笑曰:‘无力措办考具。’” 《孽海花》第五回:“到了大考这日, 雯青 天不亮就赶进内城,到 东华门 下车,背着考具,一逕上 保和殿 来。” |
考研 | 词语解释 ⒈ 报考研究生。 |
补考 | 词语解释 补考 [ bǔ kǎo ] ⒈ 因缺考或考试不及格而再考。 例 补考历史。 英 school make up; 引证解释 ⒈ 因故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人,另行考试。 引 《清史稿·选举志六》:“嗣 湖广 总督 程矞采 等以军务未竣,疏请展限,令凯撤后再行补考。” 丁玲 《母亲》三:“于是她不得不又同 云卿 商量,决定在十月半赶回去,开学前赶来补考。” ⒉ 补充考证。 国语辞典 补考 [ bǔ kǎo ] ⒈ 因故不能参加考试或考试未能及格,再另行择期补行考试,称为「 |
考文 | 词语解释 考文 [ kǎo wén ] ⒈ 原指考正书名。考试辞章。参见:攷文。 引证解释 ⒈ 考订古代典籍中或金石上的文字。 引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前四者旌校讎之功,后四者俟攷文之圣。” 1. 原指考正书名。 《礼记·中庸》:“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郑玄 注:“文,书名也。” 后泛指考订文辞。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愚以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将欲更定 姬周 之末之文章,不 |
考區 | 考区 考区,kǎoqǖ,是指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置,由若干考点组成,进行国家教育考试实施工作的特定地区。 基本解释 考区 kǎoqū [examinationarea]为了进行考试而按地区或考生多少等划分的区域 辞典解释 考区kǎoqūㄎㄠˇㄑㄩ 称同时举办同一种考试的各个不同地区。 如:「台北考区」、「高雄考区」。 英语theexamarea,thedistrictwhereanexamtakesplace 网络解释 考区 考区,kǎoqǖ,是指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置,由若干考点组成,进行国家教育考试实施工作的特定 |
考异 | 考异 【释义】:1.考订书籍版本的文字或所记事实的异同。 2.考试卷之间的大同小异,也称为同性化 基本解释 参见:攷异,考异 辞典解释 考异kǎoyìㄎㄠˇㄧˋ 版本学上指考订文字的疑异。如《韩文考异》。 网络解释 考异 【释义】:1.考订书籍版本的文字或所记事实的异同。 2.考试卷之间的大同小异,也称为同性化 |
考列 | 词语解释 考列 [ kǎo liè ] ⒈ 考订编排。 ⒉ 经考核后列入。 引证解释 ⒈ 考订编排。 引 《后汉书·皇后纪序》:“故考列行跡,以为《皇后本纪》。” ⒉ 经考核后列入。 引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但我总觉得不能因为他们这么吃,便将 中国 菜考列一等,正如去年虽然出了两三位‘高等华人’,而别的人们也还是‘下等’的一般。” |
投考 | 投考 投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óu kǎo,是指报名应试,参加考试。 基本解释 投考 tukǎo [signupforanexamination]报名参加考试 投考中专 辞典解释 投考tóukǎoㄊㄡˊㄎㄠˇ 报名参加考试。 如:「他准备投考军校,继承父志。」 英语tosignupforanexamination,toapplyforadmission(toauniversityetc),toapply(foraposition) 法语seprésenteràunexamen 网络解释 投考 投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óukǎo,是指报名应试,参加考试。 |
考尋 | 考寻 考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kǎo xún,基本意思是考察探求;研求。 基本解释 1.考察探求;研求。 网络解释 考寻 考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kǎoxún,基本意思是考察探求;研求。 |
考列 | 考列 考列,kǎo liè,(1).考订编排。(2).经考核后列入。 基本解释 1.考订编排。2.经考核后列入。 网络解释 考列 考列,kǎoliè,(1).考订编排。(2).经考核后列入。 |
考語 | 考语 考语(kǎo yǔ)指对人的品德行为的评语。 基本解释 考辞。对人的品德行为的评语。 辞典解释 考语kǎoyǔㄎㄠˇㄩˇ 对公职人员的工作及各方面表现作考核的评语。 近义词 评语 网络解释 考语 考语(kǎoyǔ)指对人的品德行为的评语。 |
歲考 | 岁考 1.古代每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北史·楼宝传》:“时边事屡兴,人多流散,及寳至,稍安集之,残坏旧宅,皆命葺构,人归继路,岁考为天下最。” 2.明代提学官和清代学政,每年对所属府、州、县生员、廪生举行的考试。分别优劣,酌定赏罚。凡府、州、县的生员、增生、廪生皆须应岁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目今提学要到台州岁考,待官人考了优等,就出吉帖便是。”《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 |
寧考 | 宁考 宁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íng kǎo,是指亡父。 基本解释 1.谓亡父。 网络解释 宁考 宁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íngkǎo,是指亡父。 |
同考 | |
二十四考中書令 | 二十四考中书令 二十四考中书令,来源于唐朝郭子仪任中书令时,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郭子仪。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郭子仪传》。 基本解释 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郭子仪。 网络解释 二十四考中书令 二十四考中书令,来源于唐朝郭子仪任中书令时,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郭子仪。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郭 |
勾考 | 勾考 勾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ōu kǎo ,是指检查考核。 基本解释 检查考核。 网络解释 勾考 勾考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ōukǎo,是指检查考核。 |
考选 | 通过考查或考试选用人员。 基本解释 通过考查或考试选用人员。 辞典解释 考选kǎoxuǎnㄎㄠˇㄒㄩㄢˇ 以考试来鉴别人员能力,作为任用的依据。 《儒林外史.第七回》:「考选还在明年,你要等除服,所以担误。」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