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后丞 | 词语解释 后丞 [ hòu chéng ] ⒈ 古代天子四辅之一。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天子四辅之一。 引 《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按, 汉 贾谊 《新书·保傅》作道、辅、拂、承。 王莽 托古改制,乃置四辅三公,其一为后承。为皇帝前后重臣。 晋 潘岳 《乘舆箴》:“左辅右弼,前疑后丞。一日万机,业业兢兢。” 《周书·宣帝纪》:“初置四辅官……大司马 隋国公 杨坚 为大后丞。” 唐 李白 《明堂赋》:“ |
丞辖 | 丞辖 chéng xiá ,丞辖(丞辖),是对尚书左右丞之称。出自于宋 苏辙 《辞尚书右丞札子第二状》。 基本解释 对尚书左右丞之称。 网络解释 丞辖 chéngxiáㄔㄥˊㄒㄧㄚˊ,丞辖(丞辖),是对尚书左右丞之称。出自于宋苏辙《辞尚书右丞札子第二状》。 |
水丞 | 水丞 水丞又称水中丞,一般多称就是水盂。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它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用于贮砚水,多属扁圆形,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制作古朴雅致,为文房一重要器具。水丞有玉制的,如清代青玉雕葫芦水丞,两水盂相连构成葫芦形状,周边随形雕刻枝叶缠绕,显得清朗自然。玉水丞中以明代玉工陆子冈所制作品最为著名。也有铜制的、陶瓷制的,如官哥窑肚圆式、钵盂小口式等。 基本解释 水丞 shuǐchng [asmallcon |
聾丞 | 聋丞 聋丞,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黄霸》。许丞 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后遂以“聋丞”为地方副佐之称。 基本解释 《汉书.循吏传.黄霸》:"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后遂以"聋丞"为地方副佐之称。 网络解释 聋丞 聋丞,典故名,典出《汉书》卷 |
盘都丞 | |
左丞相 | 左丞相 左丞相,官名,为宰相之职。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战国时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秦代因之,后世时置时废。 基本解释 左丞相 zuǒchngxing [theleftprimeminister]官名。丞相分左右始于春秋齐景公。汉文帝以后仅置丞相一人,北齐、北周复设左右丞相。唐以后改称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萃于左丞相府。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网络解释 左丞相 左丞相,官名,为宰相之职。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战国时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 |
县丞 | |
家丞 | 家丞 家丞,读音是jia cheng,汉语词汇,为官名。汉代太子家令的辅佐官。 基本解释 官名。 网络解释 家丞 家丞,读音是jiacheng,汉语词汇,为官名。汉代太子家令的辅佐官。 |
出丞 | 词语解释 出丞 [ chū chéng ] ⒈ 由京官出任地方辅佐官。 引证解释 ⒈ 由京官出任地方辅佐官。 引 宋 陆游 《上史运使启》:“谓宜永放於穷阎,犹得出丞於近郡。” |
左丞 | 左丞 左丞是一个官名。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置尚书,员五人,丞四人,光武帝减二人,始分左右丞。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 历代沿置,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唐时至正四品。宋、辽、金亦置。金正二品,与参知政事同为执政官,为宰相佐贰。元以中书省总政和,于中书省设右丞、左丞,正二品。副宰相裁成庶务,号左右丞明初置,先左后右。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时罢。清 |
果丞 | 词语解释 果丞 [ guǒ chéng ] ⒈ 汉官名。掌果产。 引证解释 ⒈ 汉 官名。掌果产。 引 《汉书·平帝纪》:“﹝ 元始 元年﹞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 颜师古 注:“海丞,掌海税也。果丞,掌诸果实也。” |
丞倅 | 丞倅 丞倅 指副职。丞、倅皆佐贰之官。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君果欲官,妾能谋之。然丞倅府县,分位太卑。” 基本解释 指副职。丞﹑倅皆佐贰之官。 网络解释 丞倅 丞倅 指副职。丞、倅皆佐贰之官。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君果欲官,妾能谋之。然丞倅府县,分位太卑。” |
聋丞 | 词语解释 聋丞 [ lóng chéng ] ⒈ 《汉书·循吏传·黄霸》:“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后遂以“聋丞”为地方副佐之称。 引证解释 ⒈ 《汉书·循吏传·黄霸》:“许丞 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 引 霸 曰:‘ 许丞 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 后遂以“聋丞”为地方副佐之称。 宋 苏轼 《初到杭州寄子由》诗之一: |
都丞盒 | 词语解释 都丞盒 [ dōu chéng hé ] ⒈ 盛放文具的盒子。 引证解释 ⒈ 盛放文具的盒子。参见“都盛盘”。 引 明 无名氏 《天水冰山录·都丞文具》:“铜水柱一箇、铜笔架一箇、铜熨纸一箇……以上,共贮都丞盒一箇内。” |
郡丞 | 郡丞 汉朝制度,郡守下设丞及长史。都丞为太守的佐官,秩六百石(太守秩二千石)。 基本解释 1.郡守的副贰。 辞典解释 郡丞jùnchéngㄐㄩㄣˋㄔㄥˊ 职官名。秦以后所置,专司辅佐郡守,边远的郡则设置长史,掌兵马之权。 旧时府同知的别称。 网络解释 郡丞 汉朝制度,郡守下设丞及长史。都丞为太守的佐官,秩六百石(太守秩二千石)。 |
大中丞 | 词语解释 大中丞 [ dà zhōng chéng ] ⒈ 古官名,掌管接受公卿的奏事,以及荐举、弹劾官员的事务。 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英 officer of official persona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 |
部丞 | 部丞 部丞 古代中央各部的辅佐之官。《史记·平准书》:“ 弘羊 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汉书·平帝纪》:“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农桑。” 基本解释 古代中央各部的辅佐之官。 网络解释 部丞 部丞 古代中央各部的辅佐之官。《史记·平准书》:“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请置大农部丞数 |
秘书丞 | 词语解释 秘书丞 [ mì shū chéng ] ⒈ 官名。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 引证解释 ⒈ 官名。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 《通典·职官八》:“丞, 魏武帝 置祕书令及丞一人,典尚书奏事,后 文帝 黄初 中,欲以 何楨 为祕书丞,而祕书先自有丞,乃以 楨 为祕书右丞,其后遂有左右二丞, 刘放 为左丞, 孙资 为右丞,后省。 晋 復置祕书丞……歷代皆有。 引 大唐 龙朔 二年改为兰臺大夫, 咸亨 初復旧,掌府事句稽省署抄目。”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秘殿掌贰·秘 |
縣丞 | 县丞 官名。始置于战国,为县令之佐官。秦汉相沿。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县长之辅佐,历代所置略同。惟晋及南朝宋无(宋只设建康狱丞)。丞之官秩,汉为二百石至四百石,明清县丞为正八品官。明代规定凡方圆不及20里者不设县丞,故多数县份都有佐贰官。清代县丞多不设,在全国1300多个县份中,仅设县丞345人。 基本解释 县丞 xinchng [assistantofcountymagistrate]官名。始置于战国,秦汉治置,典文书与仓狱,是县令的主要助手。以后历代皆置。职责略有 |
三班县丞 | 三班县丞 sān bān xiàn chéng 三班县丞(三班县丞) 清 代一种可以优先补缺的县丞班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听说此刻单是一个三班县丞,捐起来,最便宜也要三百多两呢。” 基本解释 清代一种可以优先补缺的县丞班次。 网络解释 三班县丞 sānbānxiànchéngㄙㄢㄅㄢㄒㄧㄢˋㄔㄥˊ 三班县丞(三班县丞) 清代一种可以优先补缺的县丞班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听说此刻单是一个三班县丞,捐起来,最便宜也要三百多两 |
祕書丞 | 秘书丞 秘书丞释义: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 基本解释 1.官名。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 网络解释 秘书丞 秘书丞释义: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 |
丞相 | 丞相 (官职称谓)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历史: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完全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而且相国地位高于丞相。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国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秦朝才正式增加设置了中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 |
右丞相 | 右丞相 古代官职,丞相之一。自汉至金有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及明初有中书右丞、中书左丞(元先右,明先左)。又清末新设和部及民国袁世凯统治时期亦置右丞。从历史上看,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但也有例外。 基本解释 右丞相 yuchngxing [oneofprimeminsters]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网络解释 右丞相 古代官职,丞相之一。自汉至金有尚 |
府丞 | 府丞 又明代詹事府﹑清代宗人府等亦有府丞。 基本解释 1.太守的属官。2.汉代西域各国王室的行政首长。3.明代顺天﹑应天二府,清代顺天﹑奉天二府皆置府丞,为府尹副职。又明代詹事府﹑清代宗人府等亦有府丞。 辞典解释 府丞fǔchéngㄈㄨˇㄔㄥˊ 职官名:(1)太守的属官。《后汉书.卷三一.羊续传》:「续为南阳太守。……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2)清代宗人府设置的官员,掌本府汉文典籍。 |
水丞 | |
大中丞 | 大中丞 大中丞 dàzhōngchéng [officer of official persona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 古官名,掌管接受公卿的奏事,以及荐举、弹劾官员的事务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明清时用作巡抚的别称。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常用作巡抚的加衔,故有此称。 基本解释 大中丞 dzhōngchng [officerofofficialpersonalaffairsinfeudalChina]古官名,掌管接受公卿的奏事,以及荐举、弹劾官员的事务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网络解释 |
车丞相 | 指汉代名相车千秋。 基本解释 指汉代名相车千秋。 网络解释 |
驛丞 | 驿丞 驿丞,明清之制,各州县设有驿站之地,均设驿丞。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不入品。明各府、州、县,据不同情况置驿丞,或有或无,或多或少,掌驿站车马迎送。清沿置,官秩为未入流,雍正六年(1728年)规定满人不得为驿丞。 基本解释 掌管驿站的官。主邮传迎送之事。明清时设置,各府﹑州﹑县多寡有无不一。品级为未入流。 辞典解释 驿丞yìchéngㄧˋㄔㄥˊ 职官名。明、清设置,负责管理驿站迎送之事。 网络解释 驿丞 驿丞, |
水中丞 | 水中丞 水中丞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供磨墨用的盛水器。 基本解释 1.亦称"水丞"。2.文具名。供磨墨用的盛水器。以玉石或陶瓷制成。 辞典解释 水中丞shuǐzhōngchéngㄕㄨㄟˇㄓㄨㄥㄔㄥˊ 盛砚水的容器。通常由玉或瓷制成。 《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某年月日用剔水中丞蝇粪,致水中丞坠地跌碎。」 也称为「水丞」。 网络解释 水中丞 水中丞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供磨墨用的盛水器。 |
府丞 | 词语解释 府丞 [ fǔ chéng ] ⒈ 太守的属官。 ⒉ 汉代西域各国王室的行政首长。 ⒊ 明代顺天、应天二府,清代顺天、奉天二府皆置府丞,为府尹副职。又明代詹事府、清代宗人府等亦有府丞。 引证解释 ⒈ 太守的属官。 引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三岁,迁 河南 太守……府丞 义 出行蝗,还见 延年。” ⒉ 汉 代西域各国王室的行政首长。 引 《后汉书·班超传》:“超 乃更立其府丞 成大 为 疏勒王。” ⒊ 明 代 顺天、应天 二府, 清 代 顺天、奉天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