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漕院 | 漕院 cáo yuàn 漕院 指管理漕务的官员。《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将日下山时候,典史接了漕院回来,只听得监中一片声唱曲猜枚,嚷做一团。” 基本解释 指管理漕务的官员。 网络解释 漕院 cáoyuàn 漕院 指管理漕务的官员。《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将日下山时候,典史接了漕院回来,只听得监中一片声唱曲猜枚,嚷做一团。” |
钱漕 | 钱漕 。因税米多漕运至京,故称。《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如今东南各省……均系财赋之区,钱粮釐税,岁入以数千万计。然而钱漕有积欠,釐金有中饱。”参见“ 钱粮 ”。 基本解释 即钱粮。因税米多漕运至京﹐故称。 网络解释 钱漕 。因税米多漕运至京,故称。《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如今东南各省……均系财赋之区,钱粮釐税,岁入以数千万计。然而钱漕有积欠,釐金有中饱。”参见“钱粮”。 |
漕府 | 漕府 管理漕务的官署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腾书漕府私自列,仁者恻隐从其祈。” 基本解释 管理漕务的官署。 网络解释 漕府 管理漕务的官署 宋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腾书漕府私自列,仁者恻隐从其祈。” |
运漕 | |
漕臣 | 漕臣 宋 侯延庆 《退斋笔录》:“ 神宗 时,以 陕西 用兵失利,内地出令斩一漕臣。”《宋史·选举志二》:“﹝ 绍定 ﹞四年,臣僚甚言科场之弊,乞戒饬漕臣严选考官。” 基本解释 管理漕运的官员。 网络解释 漕臣 宋侯延庆《退斋笔录》:“神宗时,以陕西用兵失利,内地出令斩一漕臣。”《宋史·选举志二》:“﹝绍定﹞四年,臣僚甚言科场之弊,乞戒饬漕臣严选考官。” |
征漕 | 征漕 示例: 康熙中,江南有徵漕之案,官吏伏法者数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基本解释 征收漕粮。 网络解释 征漕 示例: 康熙中,江南有徵漕之案,官吏伏法者数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
戍漕 | |
水落归漕 | |
漕谷 | 漕谷 漕谷(cáo ɡǔ) 漕运谷物。《汉书·赵充国传》:“至春省甲士卒,循 河 湟 漕谷至 临羌 ,以眎 羌 虏,扬威武。”《新五代史·杂传一·罗绍威》:“ 绍威 自以 魏 久不用兵,愿伐木 安阳 淇门 为船,自 河 入 洛 ,岁漕谷百万石,以供京师。” 基本解释 漕运谷物。 网络解释 漕谷 漕谷(cáoɡǔ) 漕运谷物。《汉书·赵充国传》:“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以眎羌虏,扬威武。”《新五代史·杂传一·罗绍威》:“绍威自以魏久不用兵, |
钱漕 | |
漕粟 | 漕粟 漕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áo sù,是指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基本解释 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网络解释 漕粟 漕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áosù,是指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
漕斛 | 漕斛 cáo hú 漕斛 旧时收兑漕米的量器。一斛相当于五斗。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洋银价高漕斛大,纳过官粮馀秸秷。” 基本解释 旧时收兑漕米的量器。一斛相当于五斗。 网络解释 漕斛 cáohú 漕斛 旧时收兑漕米的量器。一斛相当于五斗。清魏源《江南吟》之一:“洋银价高漕斛大,纳过官粮馀秸秷。” |
漕魁 | 漕魁 【解释】:漕试第一名。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李梦庚》:“今岁漕魁,乃梦庚之子也。” 基本解释 漕试第一名。 网络解释 漕魁 【解释】:漕试第一名。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李梦庚》:“今岁漕魁,乃梦庚之子也。” |
漕运 | 漕运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
饷漕 | 饷漕 饷漕是汉语词汇,读音是xiǎng cáo ,意思是 指运送官、军食用的粮食。 基本解释 亦作“?漕”。 网络解释 饷漕 饷漕是汉语词汇,读音是xiǎngcáo,意思是指运送官、军食用的粮食。 |
漕艘 | 漕艘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宜仍遣漕艘之半,分行其中,以防意外之梗。”明 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时虏尽有南卫,布帆草筏,常出没于长山、旅顺间,漕艘贾舶多为所梗。”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若漕艘不至京师,米价翔贵,於事体未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居数年,或荐之漕艘,授童子读,遂至京师,考取供事。” 基本解释 供漕运的船。 网络解释 漕艘 。明沈 |
漕粮 | 漕粮 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因其运输方式而得名。 基本解释 1.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辛亥革命后改征货币,漕粮名存实亡。2.指征收漕粮的官员。 辞典解释 漕粮cáoliángㄘㄠˊㄌㄧㄤˊ 清初由山东、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辽宁等省征收转运京师的米豆,称为「漕粮」。 网络解释 漕粮 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因其运输方式而得名。 |
漕漼 | 漕漼 象声词。形容水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道遇水, 定伯 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 定伯 自渡,漕漼作声。” 基本解释 象声词。形容水声。 网络解释 漕漼 象声词。形容水声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 |
丁漕 | 丁漕 丁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īng cáo,是指按人口交纳的漕粮。 基本解释 按人口交纳的漕粮。 网络解释 丁漕 丁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īngcáo,是指按人口交纳的漕粮。 |
减漕 | 词语解释 减漕 [ jiǎn cáo ] ⒈ 减少漕运。 引证解释 ⒈ 减少漕运。 引 《汉书·昭帝纪》:“朕閔百姓未赡,前年减漕三百万石。” 颜师古 注:“减省转漕,所以休力役也。” |
漕平 | 漕平 漕平,旧时征收漕银的衡量标准。历代征收的漕粮,到清代改征白银。此衡量标准后为民间采用,但各地标准不一。 基本解释 旧时征收漕银的衡量标准。历代征收的漕粮,到清代改征白银。此衡量标准后为民间采用,但各地标准不一。 网络解释 漕平 漕平,旧时征收漕银的衡量标准。历代征收的漕粮,到清代改征白银。此衡量标准后为民间采用,但各地标准不一。 |
漕引 | 漕引 漕引,拼音是cáo yǐ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漕运。 基本解释 犹漕运。 网络解释 漕引 漕引,拼音是cáoyǐ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漕运。 |
利漕渠 | 词语解释 利漕渠 [ lì cáo qú ] ⒈ 古运河名。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为魏公,建都于邺,征集民工凿渠引漳水,自今河北曲周南,东至大名注入白沟,借以沟通邺和四方的漕运,故名。 引证解释 ⒈ 古运河名。 东汉 建安 十八年(公元213年) 曹操 为 魏 公,建都于 邺,征集民工凿渠引 漳水,自今 河北 曲周 南,东至 大名 注入 白沟,借以沟通 邺 和四方的漕运,故名。此后不见记载。 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漳水》:“汉献帝 建安 十八年, 魏 |
通漕 | |
漕仓 | 漕仓 漕仓(cáo cānɡ) 存放漕米的仓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乌程归安县乡民抗漕》:“乡民鸣锣纠众,阻纳漕粮,并张贴传单,约期聚集入城,捣毁漕仓官署。” 基本解释 存放漕米的仓库。 网络解释 漕仓 漕仓(cáocānɡ) 存放漕米的仓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乌程归安县乡民抗漕》:“乡民鸣锣纠众,阻纳漕粮,并张贴传单,约期聚集入城,捣毁漕仓官署。” |
南漕 | 南漕 南漕,拼音是nán cáo,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南粮。 基本解释 即南粮。 网络解释 南漕 南漕,拼音是náncáo,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南粮。 |
海漕 | 词语解释 海漕 [ hǎi cáo ] ⒈ 海运。古时指从海道运输粮食。 引证解释 ⒈ 海运。古时指从海道运输粮食。 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朱张》:“时方輓漕东南供京师,运河溢浅,不容大舟……二人者,建言海漕事,试之,良便。” 清 钱谦益 《夜泊浒墅关》诗之四:“更长细听关门柝,烛短麤繙海漕书。” 清 魏源 《拟进呈元史新编序》:“元 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於 汉 唐。” |
漕计 | 漕计 漕计(cáo jì) 指漕运总量。 宋 叶适 《中奉大夫直龙图阁司农卿林公墓志铭》:“免 赣州 科罚,罢 龙南 、 安远 折变,减 兴国 、 淮 衣绢, 南安 圣节银,及水潦州县窠名之在漕司者皆除之,岁损数万,而漕计犹增于旧。” 基本解释 指漕运总量。 网络解释 漕计 漕计(cáojì) 指漕运总量。宋叶适《中奉大夫直龙图阁司农卿林公墓志铭》:“免赣州科罚,罢龙南、安远折变,减兴国、淮衣绢,南安圣节银,及水潦州县窠名之在漕司者皆除之, |
漕耗 | 漕耗 漕耗,拼音是cáo hào,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于漕粮正税外向农民加收的折耗。 基本解释 旧时于漕粮正税外向农民加收的折耗。有正耗﹑加耗﹑船耗等名目。 网络解释 漕耗 漕耗,拼音是cáohào,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于漕粮正税外向农民加收的折耗。 |
漕庾 | 漕庾 《战国策·魏策一》:“粟粮漕庾,不下十万。” 鲍彪 注:“漕,水运。庾,水漕仓。” 基本解释 漕粮仓。 网络解释 漕庾 《战国策·魏策一》:“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鲍彪注:“漕,水运。庾,水漕仓。”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