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黄钺 | 词语解释 黄钺 [ huáng yuè ] ⒈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 引证解释 ⒈ 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 引 《书·牧誓》:“王左杖黄鉞,右秉白旄以麾。” 孔颖达 疏引《广雅》:“鉞,斧也。斧称黄鉞,故知以黄金饰斧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金斧,黄鉞也。 三代 通制,用之以断斩,今以金斧黄鉞为乘舆之饰。 武王 以黄鉞斩 紂 头,故王者以为戒。大将军出征,特加黄鉞者,以铜为之,以黄金涂刃及 |
天钺 | |
假钺 | 词语解释 假钺 [ jiǎ yuè ] ⒈ 见“假黄钺”。 引证解释 ⒈ 见“假黄鉞”。 |
假钺 | 见"假黄钺"。 基本解释 见"假黄钺"。 |
不辟斧钺 | 词语解释 ⒈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用钺 | |
金钺 | 金钺 (清末民政部员外郎、天津藏书家)金钺(1892-1972)字浚宣,号屏庐,天津人,监生出身,清末曾任民政部员外郎。辛亥革命后耻为袁世凯政权服务,赋闲家居,以读书自娱,津门近代著名藏书、刻书家。 金钺 (汉语词汇)金钺,汉语词汇。 拼音:jīn yuè 释义:古代仪仗用的金色大斧。 基本解释 古代仪仗用的金色大斧。 网络解释 金钺(清末民政部员外郎、天津藏书家) 金钺(1892-1972)字浚宣,号屏庐,天津人,监生出身,清末曾任民政部员外 |
不避斧钺 | 词语解释 不避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⒈ 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引证解释 ⒈ 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 引 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鉞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不避斧钺,直言苦谏。” |
甘心鈇钺 | 词语解释 ⒈ 鈇:刑具,铡刀;钺:古兵器,形状象板斧而较大。心甘情愿受惩罚。 |
伏钺 | 伏钺 伏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ú yuè ,是指被处死。 基本解释 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网络解释 伏钺 伏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úyuè,是指被处死。 |
旄钺 | 旄钺 旄钺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máo yuè,意思是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 基本解释 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语本《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蔡沈集传:"钺﹐斧也﹐以黄金为饰……旄﹐军中指麾﹐白则见远。" 辞典解释 旄钺máoyuèㄇㄠˊㄩㄝˋ 旄与钺。为将帅领统权柄的代表。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 网络解释 旄钺 旄钺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máoyuè,意思是白旄和黄钺 |
衮钺 | 衮钺 衮钺,读音是gǔn yuè,是一个汉语词语,指褒贬。 基本解释 谓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给斧钺以示惩罚,故云。 网络解释 衮钺 衮钺,读音是gǔnyuè,是一个汉语词语,指褒贬。 |
釜钺 | 词语解释 釜钺 [ fǔ yuè ] ⒈ 斧钺。釜,用同“斧”。兵器,泛指刑罚杀戮。 引证解释 ⒈ 斧钺。釜,用同“斧”。兵器,泛指刑罚杀戮。 引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倘能倡议迎师,亦以腹心相待;如若拦途拒截,难免釜鉞之诛。” |
元钺 | |
赐鈇钺 | 赐鈇钺 赐鈇钺,cì fū yuè,出自《礼记·王制》,是象征征伐之权的意思。 基本解释 1.亦作"赐斧钺"。2.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 网络解释 赐鈇钺 赐鈇钺,cìfūyuè,出自《礼记·王制》,是象征征伐之权的意思。 |
不辟斧钺 | 不辟斧钺【解释】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出处】《汉书·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网络解释 不辟斧钺 【解释】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
授钺 | |
伏钺 | 词语解释 伏钺 [ fú yuè ] ⒈ 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引证解释 ⒈ 被处死。钺,古代兵器,形似板斧而大。 引 郭沫若 《船泊石城岛畔杂成》诗:“葡 人大副传佳话,曾作逋逃到此间。往日喧宾今伏鉞,春光先到岸头山。” |
戎钺 | 戎钺 明 高启 《卞将军墓》诗:“ 卞公 仗戎钺,勇气常绝伦。” 基本解释 泛指兵器。钺,古兵器名。 网络解释 戎钺 明高启《卞将军墓》诗:“卞公仗戎钺,勇气常绝伦。” |
斧钺 | 词语解释 斧钺 [ fǔ yuè ] ⒈ 〈书〉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斧钺以陈。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斧戉”。斧与钺。泛指兵器。亦泛指刑罚、杀戮。 引 《左传·昭公四年》:“王弗听,负之斧鉞,以徇於诸侯。” 《汉书·天文志》:“梁王 恐惧,布车入 关,伏斧戉谢罪,然后得免。” 宋 岳飞 《乞褒赠张所札子》:“张所 以忠许国,义不顾身,虽斧鉞在前,凛然不易其色。” 清 沉受宏 《衢州书事》诗:“已见降王归斧鉞,徒闻战鬼 |
斧钺之人 | 词语解释 ⒈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应该用斧钺杀死的人。泛指因罪应当受死刑的人。 |
节钺 | 词语解释 节钺 [ jié yuè ] ⒈ 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引证解释 ⒈ 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引 《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鉞,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假 太祖 节鉞,録尚书事。” 唐 张祜 《送周尚书赴滑台》诗:“鼓角雄都分节鉞,蛇龙旧国罢楼船。” 明 张煌言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蒙皇上纶綍频颁,节鉞谬 |
钺星 | 钺星 在北斗杓东。也称天钺。《南齐书·天文志上》:“﹝ 永元 十一年﹞十一月……辛酉,月行在东井钺星南八寸。” 基本解释 星名。即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也称天钺。 网络解释 钺星 在北斗杓东。也称天钺。《南齐书·天文志上》:“﹝永元十一年﹞十一月……辛酉,月行在东井钺星南八寸。” |
二钺 | 二钺 二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èr yuè,指明代宦官汪直的帮凶王越与陈钺。 基本解释 指明代宦官汪直的帮凶王越与陈钺。 网络解释 二钺 二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èryuè,指明代宦官汪直的帮凶王越与陈钺。 |
旄钺 | |
斧钺之诛 | 词语解释 ⒈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
玉钺 | |
秉钺 | 词语解释 秉钺 [ bǐng yuè ] ⒈ 持斧。借指掌握兵权。 引证解释 ⒈ 持斧。借指掌握兵权。 引 《诗·商颂·长发》:“武王 载斾,有虔秉鉞。” 《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鉞。” 《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 唐 刘禹锡 《代谢平章事表》:“虽协梦而求,无闻秉鉞之寄。” 清 钮琇 《觚賸·圆圆》:“自此由 秦 入 蜀,迄於秉鉞 滇云。” 国语辞典 秉钺 [ bǐng yuè ] ⒈ 持斧。 引 《周礼·夏官·大司马》:「若 |
鈇钺 | 鈇钺 鈇钺,汉语词汇。 拼音:fū yuè 基本解释: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 基本解释 1.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2.泛指刑戮。3.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4.借指将军幕府。5.星名。 网络解释 鈇钺 鈇钺,汉语词汇。 拼音:fūyuè 基本解释: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 |
假黄钺 | 词语解释 假黄钺 [ jiǎ huáng yuè ] ⒈ 魏晋南北朝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往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 引证解释 ⒈ 魏 晋 南北朝 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住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 引 《周书·静帝纪》:“上柱国、 扬州 总管、 随国公 杨坚 为假黄鉞、左大丞相。” 《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冬十一月,大举伐 吴 ……命 贾充 为使持节、假黄鉞、大都督,以冠军将军 杨济 副之。” 胡三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