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磻谿 | 1.亦作"磻溪"。亦作"磻磎"。 2.水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传说为周吕尚未遇文王时垂钓处。亦借指吕尚。 基本解释 1.亦作"磻溪"。亦作"磻磎"。2.水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传说为周吕尚未遇文王时垂钓处。亦借指吕尚。 |
磻礴 | 词语解释 磻礴 [ bō bó ] ⒈ 广大无边。亦借指大地。 引证解释 ⒈ 广大无边。亦借指大地。 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仰愿皇太子殿下厚德体於苍莽,广载侔於磻礴。” |
磻石 | 词语解释 磻石 [ bō shí ] ⒈ 盘石;大石。 引证解释 ⒈ 磐石;大石。 引 《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高山岐峻,缘崖磻石。”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嘉陵江边寺》:“﹝ 王旦 ﹞尝晚饮霑醉,独行江边,小憩磻石上。” 《敦煌曲子词·感皇恩》:“磻石永固寿如山。梯航路,相问贡朝天。” |
磻溪 | 词语解释 磻溪 [ pán xī ] ⒈ 水名。一名璜河。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源出南山兹谷,北流入渭水。相传吕尚(姜太公)垂钓于此而遇周文王。 英 name of river in Shanxi provinc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磻谿”。亦作“磻磎”。水名。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东南,传说为 周 吕尚 未遇 文王 时垂钓处。亦借指 吕尚。 引 《韩诗外传》卷八:“太公望 少为人壻,老而见去,屠牛 朝歌,赁於 棘津,钓於 磻溪。” 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八:“汲县 旧 汲郡,有硤水为 磻溪 |
磻溪 | 磻溪 地名,磻溪坐落于徽州境内昌源河畔。原名“劳溪”, 取勤劳耕种之意,唐代开始有人在此定居,以农桑为业。到了宋代,有一名士隐居于此,因慕名姜尚隐居陕西的“磻溪”之含义而改名磻溪,又名渭滨(取姜太公于渭水之滨垂钓之意)。 基本解释 磻溪 PánXī [nameofriverinShanxiprovince]水名。一名璜河。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源出南山兹谷,北流入渭水。相传吕尚(姜太公)垂钓于此而遇周文王 辞典解释 磻溪pánxīㄆㄢˊㄒㄧ 河川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 |
磻磎 | 见"磻溪"。 基本解释 见"磻溪"。 |
磻礡 | 广大无边。亦借指大地。 基本解释 广大无边。亦借指大地。 |
流磻 | 词语解释 流磻 [ liú bō ] ⒈ 谓习射。磻,结于箭身丝绳上的石块。 引证解释 ⒈ 谓习射。磻,结于箭身丝绳上的石块。 引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四:“息徒兰圃,秣马 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
钓磻 | 《尚书大传》卷二:“周文王至磻溪,见吕尚钓,文王拜。尚云:‘望钓得玉璜,剜曰:姬受命,吕佐检,德合于今昌来提。’”后因以“钓磻”为贤才隐居待时或君臣遇合的典故。 基本解释 《尚书大传》卷二:“周文王至磻溪,见吕尚钓,文王拜。尚云:‘望钓得玉璜,剜曰:姬受命,吕佐检,德合于今昌来提。’”后因以“钓磻”为贤才隐居待时或君臣遇合的典故。 |
磻磎 | 词语解释 磻磎 [ bō qī ] ⒈ 见“磻溪”。 引证解释 ⒈ 见“磻溪”。 |
磻石 | 1.盘石;大石。 基本解释 1.盘石;大石。 |
磻溪叟 | 词语解释 磻溪叟 [ pán xī sǒu ] ⒈ 周吕尚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周 吕尚 的别称。参见“磻溪”。 引 唐 杜牧 《早秋客舍》诗:“不及 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
礛磻 | 锐利的石制箭头。 基本解释 锐利的石制箭头。 |
流磻 | 流磻 谓习射 磻,结于箭身丝绳上的石块。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四:“息徒兰圃,秣马 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基本解释 谓习射。磻,结于箭身丝绳上的石块。 网络解释 流磻 谓习射 磻,结于箭身丝绳上的石块。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
釣磻 | 《尚书大传》卷二:“周文王至磻溪,见吕尚钓,文王拜。尚云:‘望钓得玉璜,剜曰:姬受命,吕佐检,德合于今昌来提。’”后因以“钓磻”为贤才隐居待时或君臣遇合的典故。 基本解释 《尚书大传》卷二:“周文王至磻溪,见吕尚钓,文王拜。尚云:‘望钓得玉璜,剜曰:姬受命,吕佐检,德合于今昌来提。’”后因以“钓磻”为贤才隐居待时或君臣遇合的典故。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