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砚席 | 砚席 砚席是指砚台与坐席。借指学习。借指读书写作或执教之处。 基本解释 1.砚台与坐席。借指学习。2.借指读书写作或执教之处。 辞典解释 砚席yànxíㄧㄢˋㄒㄧˊ 砚台与坐席。比喻学习。 《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陈留王虔传》:「好涉猎书记,少得美名于京下。周文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砚席,情契甚厚。」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甲与乙邻居世好。幼同嬉戏,长同砚席,相契如兄弟。」 习作或执教的地方 |
陶砚 | 陶砚 陶质的砚台。用极细之陶土烧制,纹理细滑,着墨不费笔,但微渗 汉代是中国石砚开始出现多样化的时代,这主要表现在它的制砚材料和形式的多样性上。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方汉代“十二峰陶砚”,高足,砚面呈箕形,砚的左、右、后三面塑有山峰,非常奇异,此砚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置于案头,又可做假山看。 基本解释 1.陶质的砚台。 辞典解释 陶砚táoyànㄊㄠˊㄧㄢˋ 陶质的砚台。用陶土烧制,结构坚实,易发墨而不渗漏。 网络解释 陶 |
鏊砚 | 鏊砚 鏊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ào yàn,指砚台之一种。 基本解释 1.亦作"鏊研"。2.砚台之一种。中心稍凸似鏊形﹐故称。宋唐询所创﹐米芾对其形制稍予改革。事见《说郛》卷九二引宋米芾《画史》﹕"唐询字彦猷﹐始作?心凹研﹐云宜看墨色﹐每援笔即三角字﹐安得圜哉。予稍追复其様﹐士人间有用者﹐然稍平革?背﹐未至于瓦﹐惟至交一两人顿悟者用之矣。" 网络解释 鏊砚 鏊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àoyàn,指砚台之一种。 |
朱砚 | 朱砚 红色的石砚。 宋 米芾 《砚史·蔡州白砚》:“理滑可为器,为朱砚,花蘂石亦作小朱砚。” 基本解释 红色的石砚。 网络解释 朱砚 红色的石砚。宋米芾《砚史·蔡州白砚》:“理滑可为器,为朱砚,花蘂石亦作小朱砚。” |
砚台 | |
铜砚 | 铜砚 铜制砚台,常见的砚台材质有石头、泥等,但铜制的砚台还是很少见的。 基本解释 见"铜雀砚"。 网络解释 铜砚 铜制砚台,常见的砚台材质有石头、泥等,但铜制的砚台还是很少见的。 |
砚璞 | 砚璞 可作砚台的美石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余友 何持之 ……为余言其亲 党氏 ,有先为 端州 者,得二岩石砚璞,藏之再世矣。 基本解释 可作砚台的美石。 网络解释 砚璞 可作砚台的美石 宋何薳《春渚纪闻·金龙砚》:“余友何持之……为余言其亲党氏,有先为端州者,得二岩石砚璞,藏之再世矣。 |
吕砚 | 词语解释 吕砚 [ lǚ yàn ] ⒈ 陶制砚名。 引证解释 ⒈ 陶制砚名。 引 宋 米芾 《砚史·吕砚》:“泽州 有 吕道人 陶砚,以别色泥於其首,纯作‘吕’字,内外透,后人效之,有缝不透也。” |
笔砚 | 笔砚 笔砚:毛笔和砚台;文房四宝中的两样。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基本解释 毛笔和砚台。借指文墨书写之事:苦心笔砚二十余年。 网络解释 笔砚 笔砚:毛笔和砚台;文房四宝中的两样。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
砚槽 | |
冻砚 | 词语解释 冻砚 [ dòng yàn ] ⒈ 结冰的砚台。 引证解释 ⒈ 结冰的砚台。 引 唐 尚颜 《夷陵即事》诗:“暑衣经霜着,冻砚向阳呵。” 宋 陆游 《纵笔》诗:“冻砚笑臞儒,雕弓隐猎徒。” |
砚槽 | 砚槽 yàn cáo 砚槽(砚槽) 砚端贮水处。凹陷如槽,故名。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冬月令水不冰,以杨花铺砚槽中,名文房春风膏。” 基本解释 砚端贮水处。凹陷如槽,故名。 网络解释 砚槽 yàncáoㄧㄢˋㄘㄠˊ 砚槽(砚槽) 砚端贮水处。凹陷如槽,故名。宋苏轼《物类相感志》:“冬月令水不冰,以杨花铺砚槽中,名文房春风膏。” |
砚屏 | |
笔砚 | 词语解释 笔砚 [ bǐ yàn ] ⒈ 毛笔和砚台。借指文墨书写之事:苦心笔砚二十余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笔研”。 ⒉ 笔和砚。泛指文具。 引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文昭甄皇后”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 《世说新语·方正》“夏侯玄”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 |
冻砚 | 冻砚 冻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òng yàn,是指结冰的砚台。 基本解释 结冰的砚台。 网络解释 冻砚 冻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òngyàn,是指结冰的砚台。 |
风砚 | 词语解释 风砚 [ fēng yàn ] ⒈ 风字形的砚石。 引证解释 ⒈ 风字形的砚石。参见“风字砚”。 引 宋 高似孙 《砚笺》卷二:“段君璵 风砚,刻 祥符 己酉得於 铅山 观音院,名僧 令休 手琢。” |
铜雀砚 | |
铜雀砚 | 铜雀砚 tóng què yànㄊㄨㄙˊ ㄑㄩㄝˋ ㄧㄢˋ 铜雀砚 从 三国 魏 铜雀台 遗址掘取古瓦研制的砚台。后遂为砚台的美称。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悄书斋树阴满窗,铜雀砚墨花轻漾。”亦省称“ 铜研 ”、“ 铜砚 ”。《北史·齐纪中·显祖文宣帝》:“四月,夜,禾生於 魏帝 铜研,旦长数寸,有穗。” 元 倪瓒 《走笔次陶蓬韵送叶参谋归金华》:“手调白羽箭,陋彼磨铜砚。” 基本解释 从三国魏铜雀台遗址掘取古瓦研制的砚台。后遂为砚台的美 |
金砚 | 金砚 两种释义1. 黄金制成的砚2. 砚的美称 基本解释 1.黄金制成的砚。2.砚的美称。 网络解释 金砚 两种释义1.黄金制成的砚2.砚的美称 |
陶砚 | |
水砚 | |
凹心砚 | 词语解释 凹心砚 [ āo xīn yàn ] ⒈ 中央下陷成潭状的砚台。 引证解释 ⒈ 中央下陷成潭状的砚台。 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墨》:“至 魏 晋 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灰和为之,所以 晋 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瀋耳。” 国语辞典 凹心砚 [ āo xīn yàn ] ⒈ 中央下陷如潭的砚台。 引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九·墨》:「至魏晋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所以晋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沈耳。」 |
砚池 | |
呵砚 | 呵砚 hē yàn 呵砚 谓天寒嘘气使砚中墨汁解冻。 元 洪希文 《春寒无炭》诗:“吟成呵砚冰尚坚,毛颖蹇涩非 张颠 。”参见“ 呵笔 ”、“ 呵冻 ”。 宋后,茅山道观屡遭战乱破坏,徽宗所赐8件珍宝,其中4件不知在何年代失落,另4件尚存,这就是现在看到的:玉印、玉圭、玉符、呵砚。 呵砚,是用特殊石材制作的砚台,长宽高分别为9厘米、4.4厘米、1厘米。此砚小而玲珑,造型奇特,通体晶亮,为砚中珍品。那么,为何叫“呵”砚?原来,人们对砚呵 |
刷丝砚 | 刷丝砚 安徽歙县所产的石砚。以罗纹的粗细划分等级,石纹细密象刷丝一样的叫刷丝罗纹。参阅宋洪适《辨歙砚说》。 基本解释 一种名砚,产于安徽歙县。以纹理精细缜密的刷石制成。 网络解释 刷丝砚 安徽歙县所产的石砚。以罗纹的粗细划分等级,石纹细密象刷丝一样的叫刷丝罗纹。参阅宋洪适《辨歙砚说》。 |
砚子冢 | |
澄泥砚 | 词语解释 澄泥砚 [ dèng ní yàn ] ⒈ 古砚名。以水澄结细泥烧制而成。 引证解释 ⒈ 古砚名。以水澄结细泥烧制而成。 引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砚谱》:“作澄泥砚法:以墐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贮于瓮器内,然后别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乾,入黄丹团和溲如麪,作一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至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荫乾……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亦足亚于石 |
金砚 | 词语解释 金砚 [ jīn yàn ] ⒈ 黄金制成的砚。 ⒉ 砚的美称。 引证解释 ⒈ 黄金制成的砚。 引 《宋史·外国传七·日本》:“纳金砚一、鹿毛笔、松烟墨。” ⒉ 砚的美称。 引 元 成廷珪 《送陈子山状元赴太庙署令》诗:“寳刀刻颂登彝鼎,金砚挥毫撰乐章。” 明 何景明 《立秋日吕景二内翰吕田二黄门见访》诗:“玉珂停騕褭,金砚落蟾蜍。俱是文章伯,相看我不如。” |
枯砚 | 词语解释 枯砚 [ kū yàn ] ⒈ 干涸的砚池。 引证解释 ⒈ 干涸的砚池。 引 宋 陈与义 《粹翁用奇父韵赋<九日>与义同赋兼呈奇父》:“独题怀古句,枯砚生明珠。” |
端砚 | 端砚 端砚,广东省肇庆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