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鹘军 | 鹘军 ㄏㄨˊㄐㄩㄣ 辽金军队名号。《辽史·太祖纪上》:“以生口六百、马二千三百分赐大、小鹘军。”《金史·吾扎忽传》:“吾扎忽性聪敏,有才智,善用军,常出敌之不意,故能以寡敌众,而所往无不克,号为‘鹘军’云。” 基本解释 辽金军队名号。 网络解释 鹘军 ㄏㄨˊㄐㄩㄣ 辽金军队名号。《辽史·太祖纪上》:“以生口六百、马二千三百分赐大、小鹘军。”《金史·吾扎忽传》:“吾扎忽性聪敏,有才智,善用军,常出敌之不意,故能以寡 |
鹘打鹅 | 鹘打鹅 鹘打鹅是汉语词汇,读音是hú dǎ é,出自明 徐渭 《十七夕》诗。 基本解释 曲名。 网络解释 鹘打鹅 鹘打鹅是汉语词汇,读音是húdǎé,出自明徐渭《十七夕》诗。 |
回鹘豆 | 词语解释 回鹘豆 [ huí hú dòu ] ⒈ 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嫩荚和种子供食用。亦称“回回豆”。 引证解释 ⒈ 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嫩荚和种子供食用。亦称“回回豆”。 引 《说郛》卷八六引 宋 叶隆礼 《契丹国志·回鹘豆》:“回鶻豆,高二尺许,直榦有叶,无旁枝。角长二寸,每角止两豆,一根纔六七角。色黄味如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谷三·豌豆》:“回鶻豆……《饮膳正要》作回回豆。回回,即 |
鹘鸠氏 | 鹘鸠氏 鹄鸠氏,古代执掌营造的官。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鹘鸠氏,司事也。” 杜预 注:“鹘鸠,鹘雕也。春来冬去,故为司事。” 基本解释 古代执掌营造的官。 网络解释 鹘鸠氏 鹄鸠氏,古代执掌营造的官。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鹘鸠氏,司事也。”杜预注:“鹘鸠,鹘雕也。春来冬去,故为司事。” |
鹘打鸦鹅 | 比喻所向无敌。鹘为猛禽,善击其他鸟类。 基本解释 比喻所向无敌。鹘为猛禽,善击其他鸟类。 |
鸦鹘 | |
怨回鹘 | |
鸦鹘石 | |
兔鹘 | 兔鹘 一种鹰科动物,另有 契丹 、 女真 人称束带为兔鹘 。《宋史·舆服志六》:“上项带(指透碾云龙玉带和连珠环玉束带),国言谓之‘兔鹘’,皆其故主 完颜守绪 常服之物也。” 宋 洪皓 《松漠纪闻·补遗》:“ 契丹 重骨咄犀…… 天祚 以此作兔鹘。”契丹﹑女真人称束带为兔鹘。契丹﹑女真人称束带 基本解释 1.契丹﹑女真人称束带为兔鹘。亦称吐鹘。2.一种局部羽毛带赫色的白鹰。 网络解释 兔鹘 一种鹰科动物,另有契丹、女真人称束带为兔鹘 |
鹘拳 | 鹘拳 hú quán 1.鹘爪。 唐 白居易 《代鹤答》诗:“鹰爪攫鸡鸡肋折,鹘拳蹴雁雁头垂。” 明 贝翱 《孔雀赋》:“鹦能言兮招鹘拳,鸾善舞兮伤自怜。” 2.指善于搏击的苍鹰。 唐 元稹 《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鼇钓气方壮,鹘拳心颇尊。” 基本解释 1.鹘爪。2.指善于搏击的苍鹰。 网络解释 鹘拳 húquán ㄏㄨˊㄑㄨㄢˊ 1.鹘爪。唐白居易《代鹤答》诗:“鹰爪攫鸡鸡肋折,鹘拳蹴雁雁头垂。”明贝翱《孔雀赋》:“鹦能言兮招鹘拳,鸾善舞兮伤自 |
鹘响 | 鹘响 鹘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ú xiǎng,是指鹘的鸣声。 基本解释 鹘的鸣声。 网络解释 鹘响 鹘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úxiǎng,是指鹘的鸣声。 |
回鹘 | 词语解释 回鹘 [ huí hú ] ⒈ 参见:回鹘,回鹘。 引证解释 ⒈ 即回纥。详“回紇”。见“迴紇”。 国语辞典 回鹘 [ huí hú ] ⒈ 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参见「回纥」条。 |
霜鹘 | |
鹘雕 | 鹘雕 【拼音】 hú diāo 【注音】 【引证解释】 即鹘嘲。《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毛 传:“鸣鸠,鹘雕。” 陆德明 释文:“鹘音骨,雕,陟交反。 何 音雕。《字林》作鵃。云:骨鵃,小种鸠也。《草木疏》云:鸣鸠,班鸠也。”《左传·昭公十七年》“鹘鸠氏,司事也” 晋 杜预 注:“鹘鸠,鹘雕也。”参见“ 鹘嘲 ”。 基本解释 即鹘嘲。 网络解释 鹘雕 【拼音】 húdiāo 【注音】 ㄏㄨˊㄉㄧㄠ 【引证解释】 即鹘嘲。《诗·小雅·小 |
鹘囵 | 鹘囵 鹘囵 ,读音hú lún,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完整;整个儿。糊涂,不明事理。 基本解释 1.亦作"鹘沦"。亦作"鹘仑"。2.完整;整个儿。3.糊涂,不明事理。 网络解释 鹘囵 鹘囵,读音húlún,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完整;整个儿。糊涂,不明事理。 |
吐鹘 | 吐鹘 吐鹘,汉语词语,拼音是tǔ ɡǔ,释义是金人的束带。 基本解释 金人的束带。用金玉或犀象骨角等制成。 网络解释 吐鹘 吐鹘,汉语词语,拼音是tǔɡǔ,释义是金人的束带。 |
鹘莽 | 鹘莽 鹘莽(鹘莽) hú mǎng 唐 代波斯枣的异名。《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自 拂菻 西南度碛二千里,有国曰 磨邻 ,曰 老勃萨 。其人黑而性悍。地瘴疠,无草木五谷,饲马以槁鱼,人食鹘莽。鹘莽,波斯枣也。” 基本解释 唐代波斯枣的异名。 网络解释 鹘莽 鹘莽(鹘莽) húmǎng ㄏㄨˊㄇㄤˇ 唐代波斯枣的异名。《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自拂菻西南度碛二千里,有国曰磨邻,曰老勃萨。其人黑而性悍。地瘴疠,无草木五谷,饲马以槁鱼, |
鹘城猿洞 | 同族聚居之处。 基本解释 同族聚居之处。 |
鹘鸼 | 鹘鸼 鸟名。一种小鸠。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基本解释 鹘鸼,鹘鸠 gúzhōu,gǔjiū [adove]鸟名。一种小鸠。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辞典解释 鹘鸼gǔzhōuㄍㄨˇㄓㄡ 动物名。鸟纲鸠鸽目。似山鹊而小,羽色青黑,尾短,喜鸣叫。 也称为「斑鸠」。 网络解释 鹘鸼 鸟名。一种小鸠。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
青鹘 | 青鹘 青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īng hú,是指鸟名。 基本解释 1.鸟名。即鹘鸠。2.猎犬名。 网络解释 青鹘 青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īnghú,是指鸟名。 |
健鹘 | 词语解释 健鹘 [ jiàn hú ] ⒈ 勇猛矫健的鹘。 引证解释 ⒈ 勇猛矫健的鹘。 引 唐 杜甫 《义鹘行》:“斯须领健鶻,痛愤寄所宣。” 宋 谢翱 《后琼花行》:“堕枝湿云故鬼语,西来阴风无健鶻。” 元 杨维祯 《花门行》:“快哉健鶻随手招,渡河万匹疾如猋。” |
苍鹘 | 词语解释 苍鹘 [ cāng hú ] ⒈ 唐宋参军戏脚色名。 引证解释 ⒈ 唐 宋 参军戏脚色名。 引 唐 李商隐 《骄儿》诗:“忽復学参军,按声唤苍鶻。”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院本名目》:“院本则五人,一曰副浄,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鶻,鶻能击禽鸟,末可打副浄,故云。”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十一章下篇一:“所谓参军,便是戏中的正角,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两者相互问答,其作用则调谑讽刺,兼而有之。” 国语辞典 苍鹘 |
雄鹘箭 | |
苍鹘 | 苍鹘 词语解释 唐 宋两代时期,参军戏角色名。又称参军苍鹘 基本解释 唐宋参军戏脚色名。 辞典解释 苍鹘cānghúㄘㄤㄏㄨˊ 唐五代参军戏中的脚色,与参军对演,今称为副末。 唐.李商隐〈骄儿〉诗:「忽复学参军,案声唤苍鹘。」 网络解释 苍鹘 词语解释 唐宋两代时期,参军戏角色名。又称参军苍鹘 |
鹘落 | 鹘落 鹘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ú luò,形容转动灵活。 基本解释 方言。形容转动灵活。 网络解释 鹘落 鹘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úluò,形容转动灵活。 |
鹘伶 | 见"鹘鸰"。 基本解释 见"鹘鸰"。 |
梅花海鹘 | 梅花海鹘 梅花海鹘,读音méi huā hǎi hú,汉语词语,古代一种快速战船名,出自《新唐书·杨行密传》。 基本解释 古代的一种快速战船名。 网络解释 梅花海鹘 梅花海鹘,读音méihuāhǎihú,汉语词语,古代一种快速战船名,出自《新唐书·杨行密传》。 |
鹘入鸦羣 | 鹘入鸦羣【解释】比喻骁勇无敌。《北齐书·南安王思好传》:“本名 思孝 , 天保 五年,討 蠕蠕 , 文宣 悦其驍勇,謂曰:‘爾擊賊如鶻入鴉羣,宜思好事。’故改名焉。” 唐 韩翃 《寄哥舒仆射》诗:“左盤右射紅塵中,鶻入鴉羣有誰敵?” 基本解释 比喻骁勇无敌。 辞典解释 鹘入鸦群húrùyāqúnㄏㄨˊㄖㄨˋㄧㄚㄑㄩㄣˊ 鹘,鸷鸟,一种猛禽。鹘入鸦群比喻威力强猛,所向无敌。 《北史.卷五一.齐宗室诸王传上.上洛王思宗传》:「尔击贼如鹘 |
鹘蹄 | 野鸭。 基本解释 野鸭。 |
梅花海鹘 | 词语解释 梅花海鹘 [ méi huā hǎi hú ] ⒈ 古代的一种快速战船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一种快速战船名。 引 《新唐书·杨行密传》:“﹝ 许德勋 ﹞以梅花海鶻迅舸进,断木龙,舟蔽江,车弩乱发,执 彦章,溺死万人。”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