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高肓 | 高肓 高肓 膏肓。高,通“ 膏 ”。《金石续编·十国吴寻阳长公主墓志》:“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参见“ 膏肓 ”。 基本解释 膏肓。高,通"膏"。 网络解释 高肓 高肓 膏肓。高,通“膏”。《金石续编·十国吴寻阳长公主墓志》:“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参见“膏肓”。 |
肓膜 | 肓膜 五脏之间的薄膜组织。 基本解释 五脏之间的薄膜组织。 网络解释 肓膜 五脏之间的薄膜组织。 |
病入膏肓 | 词语解释 病入膏肓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⒈ 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英 sick beyond cure; past all hopes; 引证解释 ⒈ 谓病情险恶无法医治。亦以喻事势严重无可挽救。语本《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 秦。 引 秦伯 使医 缓 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竪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 |
肓膏 | 肓膏 huāng gāo 犹膏肓。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有为之生已逼,无益之虑常劳;若见明于碍滞,幸求救于肓膏。” 基本解释 1.犹膏肓。 网络解释 肓膏 huānggāo ㄏㄨㄤㄍㄠ 犹膏肓。南朝梁何逊《七召》:“有为之生已逼,无益之虑常劳;若见明于碍滞,幸求救于肓膏。” |
病染膏肓 | 词语解释 ⒈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国语辞典 病染膏肓 [ bìng rǎn gāo huāng ] ⒈ 病情沉重,无药可救。比喻事情已到无可挽回的程度。参见「病入膏肓」条。 引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风雨秋堂套·赚〉:「真个崔张不让,命该雕丧,险些病染膏肓,此言非妄。」 |
膏肓之疾 | 词语解释 ⒈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国语辞典 膏肓之疾 [ gāo huāng zhī jí ] ⒈ 比喻难治的病。 引 明·陆灼《艾子后语·病忘》:「闻艾子滑稽多知,能愈膏肓之疾,盍往师之?」 |
泉石膏肓,烟霞痼疾 | |
起肓 | 起肓 起肓,汉语词汇,拼音是qǐ huāng,意思是治愈膏肓之疾。 基本解释 谓治愈膏肓之疾。 网络解释 起肓 起肓,汉语词汇,拼音是qǐhuāng,意思是治愈膏肓之疾。 |
病在膏肓 | 词语解释 ⒈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国语辞典 病在膏肓 [ bìng zài gāo huāng ] ⒈ 病情沉重,已到无药可救。后比喻事情已到无可挽回的程度。参见「病入膏肓」条。 引 明·邵璨《香囊记·第二三出》:「便遇秦和医国手,只恐他病在膏肓怎救。」 |
高肓 | 词语解释 高肓 [ gāo huāng ] ⒈ 膏肓。高,通“膏”。 引证解释 ⒈ 膏肓。高,通“膏”。参见“膏肓”。 引 《金石续编·十国吴寻阳长公主墓志》:“爰从寝疾,遽致高肓。” |
起肓 | |
深入膏肓 | |
膏肓 | 词语解释 膏肓 [ gāo huāng ] ⒈ 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中医针灸穴位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 引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杜预 注:“肓,鬲也。心下为膏。” 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 |
泉石膏肓 | |
膏肓 | 膏肓 膏肓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斜刺0.5-0.8寸。 基本解释 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中医针灸穴位名。 辞典解释 膏肓gāohuāngㄍㄠㄏㄨㄤ 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 难治的阶段。 《西游记.第一○回》: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