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蝃蝥 | 蝃蝥 【词目】蝃蝥 【拼音】dì móu 【注音】ㄉㄧˋ ㄇ 【解释】蜘蛛的别名。 基本解释 蜘蛛的别名。 网络解释 蝃蝥 【词目】蝃蝥 【拼音】dìmóu 【注音】ㄉㄧˋㄇ 【解释】蜘蛛的别名。 |
斑蝥 | 斑蝥 斑蝥,中药名。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瘸,攻毒蚀疮的功效。主要用于瘕瘕,经闭,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基本解释 斑蝥 bānmo [cantharides]一种昆虫,体长六七分,颜色美丽,爱捕食小虫 还有斑蝥。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所说斑蝥,为类似斑蝥的行夜虫,俗称打 |
蝤蝥 | |
蝥网 | 蝥网 móu wǎng 蝥网(蝥网) 蜘蛛网。 唐 陆龟蒙 《蠹化》:“须臾,犯蝥网而胶之,引丝环缠,牢若桎梏,人虽甚怜,不可解而纵矣。” 基本解释 1.蜘蛛网。 网络解释 蝥网 móuwǎngㄇㄡˊㄨㄤˇ 蝥网(蝥网) 蜘蛛网。唐陆龟蒙《蠹化》:“须臾,犯蝥网而胶之,引丝环缠,牢若桎梏,人虽甚怜,不可解而纵矣。” |
鳅蝥 | 词语解释 鳅蝥 [ qiū móu ] ⒈ 亦作“鳅蝥”。 ⒉ 见“鳅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鰌蝥”。见“鰍蛑”。 |
蝥弧 | 蝥弧 蝥弧,意思是春秋诸侯郑伯旗名,后借指军旗。 基本解释 1.春秋诸侯郑伯旗名。后借指军旗。 辞典解释 蝥弧máohúㄇㄠˊㄏㄨˊ 一种旗子的名称。 《左传.隐公十一年》:「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网络解释 蝥弧 蝥弧,意思是春秋诸侯郑伯旗名,后借指军旗。 |
蝥贼 | 蝥贼 蝥贼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máo zéi 意思是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出自等《左传·成公十三年》。 基本解释 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辞典解释 蝥贼máozéㄇㄠˊㄗㄜˊ 专吃禾稼的害虫。比喻败类、祸害的意思。《左传.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也作「蟊贼」。 近义词 败类 网络解释 蝥贼 蝥贼是一个汉语词 |
蝤蝥 | 蝤蝥 蝤蝥是汉语词汇,是指梭子蟹。出自唐刘恂《岭表录异》。 基本解释 1.见"蝤蛑"。 网络解释 蝤蝥 蝤蝥是汉语词汇,是指梭子蟹。出自唐刘恂《岭表录异》。 |
刺蝥 | 词语解释 刺蝥 [ cì móu ] ⒈ 一种吃稻根的小虫。蝥,同“蟊”。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吃稻根的小虫。蝥,同“蟊”。 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蟒即口吐毒气,将人吸入口中,如虾蟇吞刺蝥然。” |
蝥弧 | |
鳅蝥 | 1.亦作"鳅蝥"。 2.见"鳅蛑"。 基本解释 1.亦作"鳅蝥"。2.见"鳅蛑"。 |
蝥贼 | |
斑蝥 | 词语解释 斑蝥 [ bān máo ] ⒈ 一种昆虫,体长六七分,颜色美丽,爱捕食小虫。 例 还有斑蝥。——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所说斑蝥,为类似斑蝥的“行夜虫”,俗称“打屁虫” 英 cantharides; 引证解释 ⒈ 昆虫名,有黑色硬壳,腿细长,鞘翅上有黄黑色斑纹,能飞,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斑蝥》:“斑,言其色,蝥,刺,言其毒如矛刺也。亦作螌蝥,俗讹为斑猫,又讹斑蚝为斑尾也。 引 吴普 《本草》又名斑菌,曰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