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嘰哩哇啦 | 叽哩哇啦 拼音:jī lǐ wā lā 注音: 形容大声说话声。 《十月》1981年第1期:“当他正做着体操的时候,听到楼后面的小园子里有人叽哩哇啦地说什么。” 基本解释 形容大声说话声。 网络解释 叽哩哇啦 拼音:jīlǐwālā 注音:ㄐㄧㄌㄧˇㄨㄚㄌㄚ 形容大声说话声。 《十月》1981年第1期:“当他正做着体操的时候,听到楼后面的小园子里有人叽哩哇啦地说什么。” |
餘哇 | 余哇 余哇,读音为yú wā,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余音。 基本解释 犹馀音。 网络解释 余哇 余哇,读音为yúwā,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余音。 |
卡雀哇节 | 词语解释 ⒈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正月至二月间。这一天,先剽牛祭祀天鬼,然后共饮同心酒,最后将牛肉平均分给全体参加者,各自携家煮食。 |
吱哇 | 吱哇 详细释义 象声词。形容喊叫声、哭声。 陕西方言词汇。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八章:“ 杨春抓起手榴弹就劈头打去,敌人吱哇乱叫,回头就跑。” 基本解释 象声词。形容喊叫声﹑哭声。 网络解释 吱哇 详细释义 象声词。形容喊叫声、哭声。陕西方言词汇。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八章:“杨春抓起手榴弹就劈头打去,敌人吱哇乱叫,回头就跑。” |
查哇 | 查哇 查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ā wā,指傻气。 基本解释 傻气。 网络解释 查哇 查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āwā,指傻气。 |
查哇 | 词语解释 查哇 [ zhā wā ] ⒈ 傻气。 引证解释 ⒈ 傻气。 引 明 无名氏 《拔宅飞昇》第一折:“俺县令有些查哇,百姓钱不肯胡挝。” |
咬哇 | 咬哇 唐 柳宗元 《答问》:“黄钟、元间之登清庙也,铿天地,动神祇,而呜呜咬哇,不入里耳。”集注引 孙汝听 曰:“咬哇,邪声。” 宋 梅尧臣 《次韵再和永叔尝新茶杂言》:“公不遗旧许频往,何必丝管喧咬哇。” 基本解释 指俚俗靡曼的音乐。 网络解释 咬哇 唐柳宗元《答问》:“黄钟、元间之登清庙也,铿天地,动神祇,而呜呜咬哇,不入里耳。”集注引孙汝听曰:“咬哇,邪声。” 宋梅尧臣《次韵再和永叔尝新茶杂言》:“公不遗旧许频 |
小哇哇 | 小孩子;小宝宝。 基本解释 小孩子;小宝宝。 |
呕哇 | 呕哇 呕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ǒu wā,是指象声词,歌声。 基本解释 象声词。歌声。 网络解释 呕哇 呕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ǒuwā,是指象声词,歌声。 |
哇喇哇喇 | 哇喇哇喇 wa lǎ wa lǎ 亦作“ 哇啦哇啦 ”。象声词。形容说话滔滔不绝或吵闹声。 基本解释 1.亦作"哇啦哇啦"。2.象声词。形容说话滔滔不绝或吵闹声。 网络解释 哇喇哇喇 walǎwalǎ 亦作“哇啦哇啦”。象声词。形容说话滔滔不绝或吵闹声。 |
流哇 | 流哇 流哇是汉语词语,拼音为liú wā,意思为放荡的歌曲。 基本解释 犹淫哇。放荡的歌曲。 网络解释 流哇 流哇是汉语词语,拼音为liúwā,意思为放荡的歌曲。 |
嗚哩哇啦 | 呜哩哇啦 “呜哩哇啦”是一个汉语词汇,是一个象声词,多形容喧嚷声,或形容听不明白的话语。 基本解释 1.象声词。多形容喧嚷声。2.形容听不明白的话语。 网络解释 呜哩哇啦 “呜哩哇啦”是一个汉语词汇,是一个象声词,多形容喧嚷声,或形容听不明白的话语。 |
爪哇人 | 爪哇人 (古猿人)东南亚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它是最早发现的直立人化石。 分类名称为直立人,因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而俗称爪哇人。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据钾-氩法断代,距今约70万至50万年。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爪哇人zhǎowārénㄓㄠˇㄨㄚㄖㄣˊ 根据在爪哇发现的史前人类化石所确定的已灭绝的人科成员。西元一八九一年,由荷兰医生杜布瓦(EugēneDubois)所发现。特征是脸孔大、头骨粗厚、前额低斜、眉塉粗隆、下颚厚重、牙齿粗大 |
哇哇叫 | 哇哇叫 《哇哇叫》收录于卓文萱第六张个人专辑《反正卓文萱》当中,电视剧《爱情是从告白开始的》插曲,由阿弟仔作词作曲。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哇哇叫wāwājiàoㄨㄚㄨㄚㄐㄧㄠˋ 不断的大叫。 如:「有人在混乱中踩到他的脚,害他疼得哇哇叫。」 网络解释 哇哇叫 《哇哇叫》收录于卓文萱第六张个人专辑《反正卓文萱》当中,电视剧《爱情是从告白开始的》插曲,由阿弟仔作词作曲。 |
一哇声 | |
哇啦哇啦 | 见"哇喇哇喇"。 基本解释 见"哇喇哇喇"。 |
嘔哇 | 呕哇 呕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ǒu wā,是指象声词,歌声。 基本解释 象声词。歌声。 网络解释 呕哇 呕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ǒuwā,是指象声词,歌声。 |
激哇 | 激哇 激昂高亢的歌声 《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三国 魏 韦诞 《景福殿赋》:“吟清商之激哇,发角徵与《白雪》。” 基本解释 激昂高亢的歌声。 网络解释 激哇 激昂高亢的歌声 《艺文类聚》卷六二引三国魏韦诞《景福殿赋》:“吟清商之激哇,发角徵与《白雪》。” |
哇哇 | 基本解释 网络解释 |
爪哇国 | 爪哇国 爪哇国(梵文名Yavadvipa),又作爪洼国、叶调、诃陵、阇婆、呵罗单、耶婆提,古代东南亚古国,其境主要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唐朝时,一度为佛教国家。宋朝时分为三国,东爪哇最强,后为三佛齐所灭,信诃沙里国崛起后,在爪哇岛上建立了满者伯夷王朝,伊斯兰教兴盛。元朝时,元军大举征伐其地,败于满者伯夷王朝。明朝时为明朝藩属,屡有入贡。后来,荷兰在此地建立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和行政管理总部,并于不久侵占全境。二战 |
流哇 | 词语解释 流哇 [ liú wā ] ⒈ 犹淫哇。放荡的歌曲。 引证解释 ⒈ 犹淫哇。放荡的歌曲。 引 汉 张衡 《七辩》:“结 郑 卫 之遗风,扬流哇而脉激。” |
嘰嘰哇哇 | 叽叽哇哇 拼音:jī jī wā wā 注音: 形容乱嚷嚷的声音。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一:“下晚,张富英召集农会小组长开会,大伙叽叽哇哇地都数郭全海的不是。” 基本解释 形容乱嚷嚷的声音。 网络解释 叽叽哇哇 拼音:jījīwāwā 注音:ㄐㄧㄐㄧㄨㄚㄨㄚ 形容乱嚷嚷的声音。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一:“下晚,张富英召集农会小组长开会,大伙叽叽哇哇地都数郭全海的不是。” |
多哇 | 词语解释 多哇 [ duō wā ] ⒈ 犹靡靡之音。 引证解释 ⒈ 犹靡靡之音。 引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王念孙 《读书杂志·法言》:“多,读为哆。哆,邪也。下文云:‘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未有述邪哆而稍正也。’哆与多古字通……多、哇,皆邪也。中,亦正也。正则雅,邪则郑。多哇与中正,正相反也。” |
哇哩哇啦 | 哇哩哇啦 哇哩哇啦,是一个成语,拼音是wā lǐ wā lā,释义为吵嚷声或说话声。 基本解释 形容吵嚷声或说话声。 网络解释 哇哩哇啦 哇哩哇啦,是一个成语,拼音是wālǐwālā,释义为吵嚷声或说话声。 |
咬哇 | |
爪哇 | 爪哇 (印度尼西亚岛屿)爪哇(java),指爪哇岛,属于印度尼西亚,是该国的第四大岛屿,首都雅加达便位于爪哇岛的西北岸。此外,爪哇还是一种计算机语言的名称,由于爪哇岛盛产著名的爪哇咖啡,因此该计算机语言便以爪哇(java)作为名称,以热气腾腾的爪哇咖啡作为图标。 基本解释 爪哇 Zhǎowā [Java]印度尼西亚岛屿。全国第四大岛 辞典解释 爪哇zhǎowāㄓㄠˇㄨㄚ 岛名。参见「爪哇岛」条。 一种由美国升阳电脑公司所研发的网际网路网页编写 |
咿哩哇啦 | 象声词。形容杂乱的说话声。 基本解释 象声词。形容杂乱的说话声。 |
咿哇 | |
爪哇島 | 爪哇岛 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的核心区域,位于赤道南部600公里处,面积13.87万平方公里,人口1.45亿,岛屿西部有首都——雅加达。 基本解释 印度尼西亚最重要岛屿。东西长约970千米,南北宽95~160千米,面积126万平方千米。人口9300多万(1982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气候炎热。农、林、矿产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向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全国三个最大城市雅加达、万隆、泗水都在岛上。 网络解释 爪哇岛 爪哇 |
哀哇 | 哀哇 哀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āi wā,指哀怨靡曼之音。 基本解释 指哀怨靡曼之音。 网络解释 哀哇 哀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āiwā,指哀怨靡曼之音。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