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玺绂 | 玺绂 玺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ǐ fú ,是指玺绶。 基本解释 1.亦作"玺韨"。2.玺绶。 网络解释 玺绂 玺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ǐfú,是指玺绶。 |
紫绂 | 紫绂 古时官服,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皇甫冉《送袁郎中破贼北归》诗:“优诏亲贤时独稀,中途紫绂换征衣。” 基本解释 贵官系印用的紫色丝绳。 网络解释 紫绂 古时官服,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皇甫冉《送袁郎中破贼北归》诗:“优诏亲贤时独稀,中途紫绂换征衣。” |
麟绂 | |
印绂 | |
玺绂 | |
青绂 | 青绂 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绂。” 吕向 注:“组、绂皆绶也。言解诸侯朱绂,佩将军青绶也。 基本解释 1.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 网络解释 青绂 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绂。”吕向注:“组、绂皆绶也。言解诸侯朱绂,佩将军青绶也。 |
华绂 | 华绂 华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uá fú,是指华美的系印丝绳。 基本解释 1.华美的系印丝绳。2.指佩"华绂"的达官贵人。3.华美的蔽膝。绂,通"芾"。 网络解释 华绂 华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uáfú,是指华美的系印丝绳。 |
华绂 | 词语解释 华绂 [ huá fú ] ⒈ 华美的系印丝绳。 ⒉ 指佩“华绂”的达官贵人。 ⒊ 华美的蔽膝。绂,通“芾”。 引证解释 ⒈ 华美的系印丝绳。 引 《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紱。” ⒉ 指佩“华紱”的达官贵人。 引 宋 梅尧臣 《送永叔归乾德》诗:“斗酒从古人,篮舆傲华紱。” ⒊ 华美的蔽膝。紱,通“芾”。 引 明 何景明 《赠望之》诗之五:“子当被华紱,结束事明君。” |
绂麟 | 绂麟 绂麟,典故名, 典出《拾遗记》卷三〈周灵王〉。“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於 阙里 人家,文曰:‘水精之子,系衰 周 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 徵在 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后以“绂麟”为庆贺生辰之典。 基本解释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周灵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于鲁襄公之世……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曰:'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征在贤明,知为神异 |
墨绂 | 词语解释 墨绂 [ mò fú ] ⒈ 犹墨绶。 引证解释 ⒈ 犹墨绶。 引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墨紱长吏,黄綬羣官,率彼吏人,顒然佇候。” |
投绂 | 投绂 弃去印绶,谓辞官 宋 苏轼 《和致仕张郎中春节》:“投绂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祇风情。” 金 刘迎 《自解》诗:“投绂归来岁月过,清闲殊胜吏分窠。”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绂志,终日问 楞迦 。” 基本解释 弃去印绶。谓辞官。 网络解释 投绂 弃去印绶,谓辞官 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节》:“投绂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祇风情。”金刘迎《自解》诗:“投绂归来岁月过,清闲殊胜吏分窠。”清姚鼐《法源寺》诗:“欲偕投绂志 |
解绂 | 解绂 解绂,读音为jiě fú,汉语词语,意思是解下印绶,指辞官。 基本解释 1.解下印绶。指辞官。 网络解释 解绂 解绂,读音为jiěfú,汉语词语,意思是解下印绶,指辞官。 |
麟绂 | 麟绂 【拼音】lín fú 【注音】 【条目】麟绂 【引证解释】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里人家……征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击麟角,信宿而麟去。后因以麟绂指祥瑞。 基本解释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里人家……征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击麟角,信宿而麟去。"后因以"麟绂"指祥瑞。 网络解释 麟绂 【拼音】línfú 【注音】ㄌㄧㄣˊㄈㄨˊ 【条目】麟绂 【引证解释】晋王嘉《拾遗记 |
裘绂 | 裘绂 qiú fú 裘绂(裘绂) 衣裘和印绶。《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彼裘绂於何有,贻尘谤於后王。” 张铣 注:“谓遗令云‘吾衣裘别为一藏’,后为四子所分,终亦何有也。” 基本解释 衣裘和印绶。 网络解释 裘绂 qiúfúㄑㄧㄡˊㄈㄨˊ 裘绂(裘绂) 衣裘和印绶。《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彼裘绂於何有,贻尘谤於后王。”张铣注:“谓遗令云‘吾衣裘别为一藏’,后为四子所分,终亦何有也。” |
青绂 | |
兼官重绂 | 词语解释 兼官重绂 [ jiān guān zhòng fú ] ⒈ 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 引证解释 ⒈ 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 引 《后汉书·翟酺传》:“昔 竇 邓 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紱,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神器,更改社稷。” |
绂絻 | 绂絻 原标之读音有误 ,此处“絻”音miǎn,与“冕”通,不当读wen。因不知如何修,只好暂时写在这里。抱歉 。 基本解释 见"绂冕"。 网络解释 绂絻 原标之读音有误,此处“絻”音miǎn,与“冕”通,不当读wen。因不知如何修,只好暂时写在这里。抱歉。 |
簪绂 | 簪绂 zān fú 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 唐 李颀 《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绂同刍狗。”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凡居近位,岁进子孙,簪绂盈门,冠盖塞路。” 清 方文 《述哀》诗:“儿长粗能文,母日望簪绂。” 基本解释 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 辞典解释 簪绂zānfúㄗㄢㄈㄨˊ 簪,冠簪。绂,缨绂,丝质的帽带。簪绂为仕宦者的礼服佩饰,比喻荣显富贵。 唐.王维〈韦侍郎山 |
冕绂 | 冕绂 古代礼冠与印绶,皆大官所服佩者,因以指重臣。 基本解释 古代礼冠与印绶,皆大官所服佩者,因以指重臣。 网络解释 冕绂 古代礼冠与印绶,皆大官所服佩者,因以指重臣。 |
朱绂 | 朱绂 朱绂:汉语词语 朱绂:服装服饰 朱绂:历史人物 朱绂 (汉语词语)朱绂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zhū fú 释义:1、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2.指做官。 3.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 出自《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 基本解释 1.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2.指做官。3.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 网络解释 朱绂 朱绂:汉语词语 朱绂:服装服饰 朱绂:历史人物 朱绂(汉语词语) 朱绂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 |
赤绂 | 词语解释 赤绂 [ chì fú ] ⒈ 即赤芾。 ⒉ 即赤绶。 引证解释 ⒈ 即赤芾。参见“赤芾”。 引 《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紱。” 高亨 注:“赤紱,赤色之蔽膝,大夫所服,此赤紱象徵服赤紱之大夫。”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愚顽之质,加以固病,诚羞负乘,辱污辅将之位,将被诗人‘三百赤紱’之刺。” 李贤 注:“赤紱,大夫之服也。” ⒉ 即赤绶。参见“赤綬”。 引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使 魏公 位在诸王侯上,改授金 |
裘绂 | |
释绂 | 释绂 亦作“释黻”。让出官职;辞去官职。绂,系印的丝带。 汉 陈琳 《为袁绍与公孙瓒书》:“故解印释绂,以北带南,分割膏腴,以奉执事。” 基本解释 1.亦作"释黻"。2.让出官职;辞去官职。绂,系印的丝带。 网络解释 释绂 亦作“释黻”。让出官职;辞去官职。绂,系印的丝带。汉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故解印释绂,以北带南,分割膏腴,以奉执事。” |
怀绂 | 词语解释 怀绂 [ huái fú ] ⒈ 怀藏印绶。指为官。 引证解释 ⒈ 怀藏印绶。指为官。 引 宋 曾巩 《司封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司封抱能屈初龄,秉旄怀紱晚始亨。” |
赤绂 | 赤绂 拼音:chì fú,注音:ㄔㄧˋ ㄈㄨˊ,《毛诗正义》卷七之三〈国风·曹风·候人〉~269~ 基本解释 1.即赤芾。2.即赤绶。 网络解释 赤绂 拼音:chìfú,注音:ㄔㄧˋㄈㄨˊ,《毛诗正义》卷七之三〈国风·曹风·候人〉~269~ |
搢绂 | 搢绂 搢绂,汉语词语,拼音是jìn fú,释义是系印绶于身,指居官。 基本解释 系印绶于身。谓居官。 网络解释 搢绂 搢绂,汉语词语,拼音是jìnfú,释义是系印绶于身,指居官。 |
镂簋朱绂 | |
冠绂 | 词语解释 冠绂 [ guān fú ] ⒈ 比喻仕宦。 引证解释 ⒈ 比喻仕宦。 引 宋 梅尧臣 《雪窦达观禅师见寄依韵答》:“自缘冠紱累,未解 远公 寻。” |
怀绂 | 怀绂 怀绂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huái fú,意思是怀藏印绶。 基本解释 1.怀藏印绶。指为官。 网络解释 怀绂 怀绂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huáifú,意思是怀藏印绶。 |
释绂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