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剪绺 | 词语解释 剪绺 [ jiǎn liǔ ] ⒈ 谓偷窃钱物。 引证解释 ⒈ 谓偷窃钱物。 引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这老子倒乖,哄的我低头自取,你却叫有剪綹的。” 《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原来这人是剃头的待詔,又兼剪綹为生,专在渡船上,乘着人众拥挤之间,在人那腰间袖内遍行摸索。” 萧军 《羊》:“一个剪绺贼,晚间被送入我的房中来。” 国语辞典 剪绺 [ jiǎn liǔ ] ⒈ 绺,丝线。剪绺指剪开他人的衣带以窃取钱财,即扒手。元·孙仲章也作「 |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汉语词语,拼音为sānliǔshūtóu,liǎngjiéchuānyī,释义为旧时代妇女的打扮,亦借指妇女。 基本解释 旧时代妇女的打扮。亦借指妇女。 网络解释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汉语词语,拼音为sānliǔshūtóu,liǎngjiéchuānyī,释义为旧时代妇女的打扮,亦借指妇女。 |
绺鬏 | |
绺子 | 绺子 聚众掠夺民财的土匪,在东北地区又叫做“胡匪”或“胡子”,这些一伙一伙的“胡匪”,到后来被称做“绺子”,按各股匪首所报“字号”的不同,每股绺子的名称也不一样,例如“一铁鞭”、“草上飞”、“桑大刀”、“凤双侠”等等等等。 基本解释 绺子 liǔzi [tuft;lock;skein]绺儿 一绺子头发 网络解释 绺子 聚众掠夺民财的土匪,在东北地区又叫做“胡匪”或“胡子”,这些一伙一伙的“胡匪”,到后来被称做“绺子”,按各股匪首所报“字号 |
发绺 | 词语解释 发绺 [ fā liǔ ] ⒈ 束状的头发。 引证解释 ⒈ 束状的头发。 引 潘漠华 《雨点》:“老妈说了‘太高公’后,重新把发绺解开,低低地绕着宽松的S髻。” 李威仑 《爱情》:“清风不时吹来,飘起她额前的几缕发绺,使她觉得又惬意又畅快。” |
绺子 | |
翦绺 | 翦绺 翦绺是一个词语,意思是剪破他人衣衫,掏取财物的。 基本解释 亦作“翦柳”。 辞典解释 翦绺jiǎnliǔㄐㄧㄢˇㄌㄧㄡˇ 剪开他人衣带以窃取钱财。亦用于泛称扒手。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这老子倒乖,哄的我低头自取。你却叫有翦绺的,倒著你的道儿。」也作「剪绺」、「翦柳」。 网络解释 翦绺 翦绺是一个词语,意思是剪破他人衣衫,掏取财物的。 |
小绺 | |
发绺 | 发绺 发绺(fà liǔ)():束状的头发。 基本解释 束状的头发。 网络解释 发绺 发绺(fàliǔ)(ㄈㄚㄌㄧㄨˇ):束状的头发。 |
绺窃 | 绺窃 绺窃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是剪断人家系钱包的带子或剪破人家衣袋以窃人钱财的窃贼。 基本解释 即剪绺。剪断人家系钱包的带子或剪破人家衣袋以窃人钱财的窃贼。 网络解释 绺窃 绺窃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是剪断人家系钱包的带子或剪破人家衣袋以窃人钱财的窃贼。 |
小绺 | 小绺 关于“小绺”一词,纯属江湖隐语。“绺”字,天津话读为“liǔ”(柳),而北京话读为“lǎi”(这个发音还没有对应的汉字),为“贼”的统称。上海话叫“挨摸老”,台湾话叫“捞月”……按江湖中的原意,是指有偷盗行为的个人。“小绺”这行过去江湖黑话应为“小绺门”,是“扒手的总称”。 基本解释 小绺 xiǎoliu [pickpocket;pettyburglar]〈方〉∶扒手 辞典解释 小绺xiǎoliǔㄒㄧㄠˇㄌㄧㄡˇ 北方方言。指扒手。 清.徐珂《清稗类钞.爵秩类. |
绺鬏 | 绺鬏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杜少卿 同 武书 上前一看,里边便是一个十八九岁妇人,梳着下路绺鬏……在里面支支喳喳的嚷。” 基本解释 1.旧时妇女分股梳盘的发髻。 网络解释 绺鬏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杜少卿同武书上前一看,里边便是一个十八九岁妇人,梳着下路绺鬏……在里面支支喳喳的嚷。” |
一绺 | |
剪绺 | 剪绺 剪绺(音:liǔ),意思是1,偷窃;2,扒手。 基本解释 谓偷窃钱物。 辞典解释 剪绺jiǎnliǔㄐㄧㄢˇㄌㄧㄡˇ 绺,丝线。剪绺指剪开他人的衣带以窃取钱财,即扒手。《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仔细看时,袖底有一小孔,那老者赶早出门,不知在那里遇著剪绺的剪去了。」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令史云)这个是甚贼?(张千云)这是剪绺的。」也作「翦柳」、「翦绺」。 网络解释 剪绺 剪绺(音:liǔ),意思 |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