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蟋蟀相公 | |
蟋蟀相公 | 蟋蟀相公 xī shuài xiàng gōng ㄒㄧ ㄕㄨㄞˋ ㄒㄧㄤˋ ㄍㄨㄙ 蟋蟀相公 明 马士英 的绰号。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蟋蟀相公》:“ 马士英 在 弘光 朝,为人极似 贾秋壑 ( 贾似道 ),其声色货利无一不同,羽书仓皇,犹以鬭蟋蟀为戏,一时目为‘蟋蟀相公’。” 基本解释 明马士英的绰号。 网络解释 蟋蟀相公 xīshuàixiànggōng ㄒㄧㄕㄨㄞˋㄒㄧㄤˋㄍㄨㄙ 蟋蟀相公 明马士英的绰号。清王应奎《柳南续笔·蟋蟀相公》:“马士英在弘光朝,为人极似贾秋壑 |
蟋蟀 | 蟋蟀 (昆虫纲动物)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 |
蟋蜴 | 辞典解释蟋蜴xī yì 刀柄的装饰。形似兽类,鬼头。 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二》:「饕餮,性好水,故立桥头,蟋蜴,形似兽,鬼头,性好腥,故用于刀柄上。」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蟋蜴xīyìㄒㄧㄧˋ 刀柄的装饰。形似兽类,鬼头。 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二》:「饕餮,性好水,故立桥头,蟋蜴,形似兽,鬼头,性好腥,故用于刀柄上。」 |
斗蟋蟀 | 词语解释 斗蟋蟀 [ dòu xī shuài ] ⒈ 亦作“斗蟋蟀”。 ⒉ 使蟋蟀相斗的一种博戏。相传始于唐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鬭蟋蟀”。使蟋蟀相斗的一种博戏。相传始于 唐 代。 引 《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 贾似道 ﹞尝与羣妾踞地斗蟋蟀。” 清 吾庐孺 《京华慷慨竹枝词·政府大臣》:“半閒堂 上斗蟋蟀,忍令君王泪染红。” 徐珂 《清稗类钞·赌博·斗蟋蟀》:“鬭蟋蟀之戏,七月有之。始於 唐 天宝 时, 长安 富人鏤象牙为笼而蓄之,以万金之资 |
蟋蟀 | |
蟋蟀草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