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金人之緘 | 【解释】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网络解释 【解释】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通緘 | 通缄 ' 基本解释 通书信。 网络解释 通缄 ' |
緘鏁 | 缄鏁 缄鏁(缄鏁) jiān suǒ 亦做“ 缄锁 ”。封闭关锁。 基本解释 见"缄锁"。 网络解释 缄鏁 缄鏁(缄鏁) jiānsuǒ 亦做“缄锁”。封闭关锁。 |
雁緘 | 指书信。参见:雁足书 基本解释 指书信。参见:雁足书 |
緘音 | 缄音 缄音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书函音讯。 基本解释 书函音讯。 网络解释 缄音 缄音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书函音讯。 |
緘鎖 | 缄锁 亦作“ 缄鏁 ”。封闭关锁。 唐 张读 《宣室志》卷六:“观殿有石函,长三尺馀,其上錾出鸟兽花卉,文理纤妙,隣于鬼工,而缄鏁极固,泯然无毫缕之隙。”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郑傪 ﹞每朝炊报熟,即纳于库,逐时量给,缄鏁严密。”《宋史·外国传六·高昌》:“有 敕书楼 ,藏 唐太宗 、 明皇 御札诏敕,缄锁甚谨。”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杨戬二怪》:“ 戬 新作书室,壮丽特甚,设一榻其中,外施缄鏁,他人皆不得至。 |
緘繩 | 缄绳 jiān shéng 古代用以束棺的绳索。《礼记·丧服大记》“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 汉 郑玄 注:“咸读为缄……今 齐 人谓棺束为缄绳。” 基本解释 古代用以束棺的绳索。 网络解释 缄绳 jiānshéng 古代用以束棺的绳索。《礼记·丧服大记》“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汉郑玄注:“咸读为缄……今齐人谓棺束为缄绳。” |
緘制 | 缄制 jiān zhì ㄐㄧㄢ ㄓㄧˋ 缄制(缄制) 封锁控制。《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会 所向摧弊,前无彊敌,缄制众城,罔罗迸逸。 蜀 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 基本解释 封锁控制。 网络解释 缄制 jiānzhìㄐㄧㄢㄓㄧˋ 缄制(缄制) 封锁控制。《三国志·魏志·锺会传》:“会所向摧弊,前无彊敌,缄制众城,罔罗迸逸。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 |
緘識 | 封存的标记。 基本解释 封存的标记。 |
魚緘 | 鱼缄 鱼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jiān,是指书信。 基本解释 书信。 网络解释 鱼缄 鱼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jiān,是指书信。 |
慎緘 | 慎缄 宋 刘攽 《中山诗话》:“员外郎 上官佖 ,尝劝 石少傅 中立 慎缄, 石 勃然曰:‘ 上官佖 如下官口何!’” 基本解释 谨慎缄默。 网络解释 慎缄 宋刘攽《中山诗话》:“员外郎上官佖,尝劝石少傅中立慎缄,石勃然曰:‘上官佖如下官口何!’” |
披緘 | 披缄 披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ī jiān ,指开启信封。 基本解释 开启信封。谓读信。 网络解释 披缄 披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ījiān,指开启信封。 |
緘口結舌 | 【解释】缄:封,闭;结舌:指不敢说话。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出处】汉·王充《潜夫论》:“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挌囊共默而已者也。”【示例】思想之自由几绝,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所见,而束于教令,胥~而不敢言。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近义词】缄口不言【反义词】口若悬河【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 基本解释 闭口不言。 辞典解释 缄口结舌jiānkǒujiéshéㄐㄧㄢ |
緘嘿 | 缄嘿 缄默 jiān mò,闭口不说话 缄:封闭。就是缄默,是缄默的另一种写法。 基本解释 见"缄默"。 网络解释 缄嘿 缄默jiānmò,闭口不说话缄:封闭。就是缄默,是缄默的另一种写法。 |
緘口 | 缄口 缄口,汉语词汇。 拼音:jiān kǒu 释义:〈书〉闭着嘴(不说话):~不语。 基本解释 《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谓闭口不言为“缄口”。 辞典解释 缄口jiānkǒuㄐㄧㄢㄎㄡˇ 沉默不语。如:「一听到敏感的话题,他便缄口保持沉默。」也作「结口」。 近义词 闭口,钳口,箝口 德语denMundnichtaufmachen,verschwiegensein(V) 网络解释 缄口 缄口,汉语 |
緘題 | 缄题 缄题,汉语拼音jiān tí ,指信函的封题。亦指书信。 基本解释 信函的封题。亦指书信。 网络解释 缄题 缄题,汉语拼音jiāntí,指信函的封题。亦指书信。 |
金人緘口 | 【解释】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金人缄口jīnrénjiānkǒuㄐㄧㄣㄖㄣˊㄐㄧㄢㄎㄡˇ 形容说话谨慎。 语本《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袓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反义词 口若悬河 网络解释 【解释】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 |
瑤緘 | 瑶缄 瑶缄是一个汉语词语,指藏书的玉箧。亦指珍贵的典籍。出自唐,王勃 《乾元殿颂》。 基本解释 1.藏书的玉箧。亦指珍贵的典籍。2.对他人信札的美称。 辞典解释 瑶缄yáojiānㄧㄠˊㄐㄧㄢ 瑶函。也作「瑶笺」。 藏书的玉匣。 唐.温庭筠〈老君庙〉诗:「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瑶缄。」 网络解释 瑶缄 瑶缄是一个汉语词语,指藏书的玉箧。亦指珍贵的典籍。出自唐,王勃《乾元殿颂》。 |
緘帖 | 缄帖 简帖。 基本解释 简帖。 网络解释 缄帖 简帖。 |
機緘 | 机缄 机缄,汉语词汇, 释义:1、表示机关开闭,2、隐藏、静止。3、犹关键。指事物变化的要紧之处。4、犹机械 基本解释 机关开闭。谓推动事物发生变化的力量。亦指气数,气运。犹隐藏,静止。犹机械。犹关键。指事物变化的要紧之处。 辞典解释 机缄jījiānㄐㄧㄐㄧㄢ 闭藏。 《庄子.天运》:「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 唐.成玄英.疏:「机,关也;缄,闭也。」 气运的变化。 南朝宋.谢灵运〈 |
齰舌緘唇 | 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 基本解释 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 |
緘縢 | 缄縢 缄縢,汉语词语,指绳索或缄封之书信。 基本解释 1.绳索。2.封固。3.指缄封之书信。 网络解释 缄縢 缄縢,汉语词语,指绳索或缄封之书信。 |
書緘 | 书缄 书缄,汉语词汇。 注音:shū jiān。 释义:书信 基本解释 书信。 网络解释 书缄 书缄,汉语词汇。 注音:shūjiān。 释义:书信 |
芳緘 | 芳缄 对他人书信的美称。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基本解释 1.对他人书信之敬称。 网络解释 芳缄 对他人书信的美称。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酝成十日 |
緘藏 | 缄藏 jiān cáng 缄藏(缄藏) 封存。 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词》:“辍鹤洞缄藏之本,为人天宗奉之经。”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每朔望日必陈列其家所藏四朝宸翰,及宣赐器皿于堂上,率其子孙罗拜其下。拜毕,缄藏如初。” 清 唐孙华 《再哭姜西溟》诗:“畴昔所著书,笥椟犹缄藏。” 基本解释 封存。 网络解释 缄藏 jiāncángㄐㄧㄢㄘㄤˊ 缄藏(缄藏) 封存。前蜀杜光庭《蜀王仙都醮山词》:“辍鹤洞缄藏之本,为人天宗奉之经。 |
緘素 | 缄素 古人用缣帛作书,后因称书信为“缄素”。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词之二:“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明 张羽 《怀友》诗之三:“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基本解释 古人用缣帛作书,后因称书信为"缄素"。 网络解释 缄素 古人用缣帛作书,后因称书信为“缄素”。宋范成大《南柯子》词之二:“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明张羽《怀友》诗之三:“携赏邈难期,庶望遗缄素。” |
石緘金匱 | 【解释】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基本解释 1.同"石室金匮"。 网络解释 【解释】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同“石室金匮”。 |
緘保 | 缄保 缄保,犹封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遗书﹞既不读用,无容散逸,唯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基本解释 犹封存。 网络解释 缄保 缄保,犹封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遗书﹞既不读用,无容散逸,唯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
緘默 | 缄默 (美国DC漫画旗下超级反派)缄默(hush)是美国DC漫画旗下超级反派,初次登场于《蝙蝠侠》(Batman)第609期(2003年1月),本名托马斯·埃利奥特(Thomas Elliot),原本是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出生在哥谭市四大家族之一的埃利奥特家族中,其家族和韦恩家族是世交,从小就和布鲁斯·韦恩是朋友。但却一直嫉妒着布鲁斯拥有的一切。在利用车祸谋杀了双亲,继承了他们的亿万财产,并通过不断观察模仿着布鲁斯·韦恩,以至于疯狂。最后他将自己整容 |
開緘 | 开缄 开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āi jiān ,是指开拆(函件等)。 基本解释 开拆(函件等)。 网络解释 开缄 开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āijiān,是指开拆(函件等)。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