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红靺鞨 | 词语解释 红靺鞨 [ hóng mò hé ] ⒈ 红宝石名。相传产于靺鞨国,故名。 引证解释 ⒈ 红宝石名。相传产于 靺鞨国,故名。 引 《旧唐书·肃宗纪》:“上元 二年壬子, 楚州 刺史 崔侁 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 清 黄遵宪 《春夜招乡入饮》诗:“千光璧琉璃,五色红靺鞨。” |
黑水靺鞨 | 词语解释 黑水靺鞨 [ hēi shuǐ mò hé ] ⒈ 隋唐时靺鞨之一部。居黑水(今黑龙江)流域,也称黑水部。唐初遣使内附。 引证解释 ⒈ 隋 唐 时 靺鞨 之一部。居 黑水 (今 黑龙江 )流域,也称 黑水部。唐 初遣使内附。 引 《旧唐书·北狄传·靺鞨》:“而 黑水靺鞨 最处北方,尤称劲健,每恃其勇,恒为邻境之患…… 开元 十三年, 安东 都护 薛泰 请於 黑水靺鞨 内置 黑水军,续更以最大部落为 黑水府,仍以其首领为都督,诸部刺史隶属焉。” |
靺鞨 | |
红靺鞨 | 红靺鞨 hónɡ mò hé 红宝石名。相传产于靺鞨国,故名。《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壬子,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清黄遵宪《春夜招乡入饮》诗:“千光璧琉璃,五色红靺鞨。” 基本解释 1.红宝石名。相传产于靺鞨国,故名。 网络解释 红靺鞨 hónɡmòhé 红宝石名。相传产于靺鞨国,故名。《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壬子,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 |
靺鞨 | 靺鞨 靺鞨,中国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东北地区,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时写作靺鞨。辽宋时期恢复了最早的肃慎名称,但汉语中改译为女真或女直。清代建立后,清太宗皇太极将已经统一的本民族从龙六十六部各自的自称统一废除,改族名为满洲,延传至今。 基本解释 靺鞨 Mh [Mohe]中国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 辞典解释 靺鞨mòhéㄇㄛˋㄏㄜˊ 我国古代民族之一。属通古斯族,周代称为「肃慎」,汉 |
靺羯芽 | |
黑水靺鞨 | 黑水靺鞨 黑水靺鞨: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 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有历史渊源关系,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史载:黑水靺鞨,位于靺鞨诸部的最北,“尤称劲健,每恃其勇,恒为邻境之患”。 黑水靺鞨最初位于中国东北部最北的“黑水”(黑龙江)沿岸,而得名“黑水靺鞨”。金史中记载唐朝时期‘黑水靺鞨居古肃慎地,有山曰白山,盖长白山,金国之所起焉。668年,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亡高句丽后,黑水靺鞨开始沿松花江、牡丹江南下、西进 |
靺韐 | |
靺鞈 | |
靺羯芽 | 见"靺鞨"。 基本解释 见"靺鞨"。 |
紅靺鞨 | 红靺鞨 hónɡ mò hé 红宝石名。相传产于靺鞨国,故名。《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壬子,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清黄遵宪《春夜招乡入饮》诗:“千光璧琉璃,五色红靺鞨。” 基本解释 1.红宝石名。相传产于靺鞨国,故名。 网络解释 红靺鞨 hónɡmòhé 红宝石名。相传产于靺鞨国,故名。《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壬子,楚州刺史崔侁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 |
鞮靺 | 鞮靺 dī mò 鞮靺 古代少数民族的乐舞。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骠国乐》:“史馆书为朝贡传,太常编入鞮靺科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十六院》:“ 炀帝 十六院,皆自制名,择宫中佳丽厚有容色美人实之。”《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楼观,穷极华丽。” 基本解释 古代少数民族的乐舞。 网络解释 鞮靺 dīmòㄉㄧㄇㄛˋ |
靺韐 | 见"靺鞈"。 基本解释 见"靺鞈"。 |
靺鞈 | 1.亦作"靺韐"。 2.赤色皮蔽膝。 基本解释 1.亦作"靺韐"。2.赤色皮蔽膝。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