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缿筩 | 缿筩 缿筩,读音xiàng yǒng,亦称“缿筒”,指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出自《汉书》卷七十六。 基本解释 1.亦称"缿筒"。2.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 辞典解释 缿筩xiàngtǒngㄒㄧㄤˋㄊㄨㄥˇ 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形像竹筒,可入而不可出。《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也作「銗筩」。 网络解释 缿筩 缿筩,读音xiàngyǒng,亦称“缿筒”,指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 |
缿厅 | 缿厅 缿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xiàng tīng,指官厅。 基本解释 1.官厅。古官厅设缿筩以受告﹐因称。 网络解释 缿厅 缿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xiàngtīng,指官厅。 |
缿筒 | 缿筒 缿筒,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赵广汉〉。缿筒,汉代人民到官府举报、告状时用到的器具,状如瓶,长颈、小孔,可入而不可出,人们将记载着别人罪行的书简投入缿筒。 基本解释 1.见"缿筩"。 网络解释 缿筒 缿筒,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赵广汉〉。缿筒,汉代人民到官府举报、告状时用到的器具,状如瓶,长颈、小孔,可入而不可出,人们将记载着别人罪行的书简投入缿筒。 |
缿厅 | 词语解释 缿厅 [ xiàng tīng ] ⒈ 官厅。古官厅设缿筩以受告,因称。 引证解释 ⒈ 官厅。古官厅设缿筩以受告,因称。 引 宋 吕南公 《送刘贤甫之馀干尉》诗:“萑泽察姦行繚绕,缿厅参论坐盘桓。” |
缿廳 | 缿厅 缿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xiàng tīng,指官厅。 基本解释 1.官厅。古官厅设缿筩以受告﹐因称。 网络解释 缿厅 缿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xiàngtīng,指官厅。 |
讼缿 | 讼缿 讼缿是汉语词汇,拼音是sòng xiàng ,解释为受纳诉状之器。 基本解释 受纳诉状之器。语本《汉书.赵广汉传》﹕"﹝广汉﹞又教吏为缿筒﹐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颜师古注﹕"缿﹐若今盛钱臧瓶﹐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筒)﹝筒﹞﹐皆为此制﹐而用受书﹐令投于其中也。" 网络解释 讼缿 讼缿是汉语词汇,拼音是sòngxiàng,解释为受纳诉状之器。 |
讼缿 | |
訟缿 | 讼缿 讼缿是汉语词汇,拼音是sòng xiàng ,解释为受纳诉状之器。 基本解释 受纳诉状之器。语本《汉书.赵广汉传》﹕"﹝广汉﹞又教吏为缿筒﹐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颜师古注﹕"缿﹐若今盛钱臧瓶﹐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筒)﹝筒﹞﹐皆为此制﹐而用受书﹐令投于其中也。" 网络解释 讼缿 讼缿是汉语词汇,拼音是sòngxiàng,解释为受纳诉状之器。 |
缿筩 | 词语解释 缿筩 [ xiàng yǒng ] ⒈ 亦称“缿筒”。 ⒉ 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 引证解释 ⒈ 亦称“缿筒”。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 引 《汉书·赵广汉传》:“广汉 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託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 颜师古 注:“缿,若今之盛钱臧瓶,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筩,皆为此制,而用受书,令投於其中也。”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缿筩之机或行,则姦不敢欺,此 |
缿筒 | 词语解释 缿筒 [ xiàng tǒng ] ⒈ 见“缿筩”。 引证解释 ⒈ 见“缿筩”。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