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解释 |
---|---|
笔杆 | 笔杆 释义出处 (1).笔上手拿的部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这笔杆子是竹子做的。” (2).指笔。 杨朔 《我的改造》:“摇摇笔杆子写点东西,比起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斗争,渺小得连肉眼都看不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五章:“我们耍笔杆子的人,迫于形势和生活也是无可如何。” 许杰 《文字无用武之地》:“让狮子跟在自己的后面走,你的笔杆儿打先锋,那怕天下人不慑服!” 基本解释 见"笔杆子"。 辞典解释 笔杆bǐgǎ |
麟父笔 | |
笔匣 | 词语解释 笔匣 [ bǐ xiá ] ⒈ 笔盒。 引证解释 ⒈ 笔盒。 |
名公大笔 | |
强笔 | |
笔底下 | 词语解释 笔底下 [ bǐ dǐ xia ] ⒈ 指文章的写作。 例 他笔底下来得很快嘛!(就是说他写文章来得快) 英 ability to write; |
润笔 | 润笔 润笔,是指拿毛笔泡水这个动作,使用毛笔时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这样毛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因此,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 基本解释 润笔 rnbǐ [remunerationforawriter,painterorcalligrapher]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 特地托人到上海去,出了一块洋钱润笔求来的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辞典解释 润笔rùnbǐㄖㄨㄣˋㄅㄧˇ 隋文帝命李德林作诏书恢复郑译爵位,高颎乃戏译说:「 |
良笔 | 1.良史的笔法。 基本解释 1.良史的笔法。 |
漫笔 | |
笔顺 | 词语解释 笔顺 [ bǐ shùn ] ⒈ 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一般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 英 order of strokes observed in calligraphy; 引证解释 ⒈ 汉字书写时笔画先后的顺序。 引 孙犁 《秀露集·通讯六要》:“有的随意乱草,有的不合笔顺,致使编辑望而生畏。” 国语辞典 笔顺 [ bǐ shùn ] ⒈ 书写文字时,笔画先后的顺序,称为「笔顺」。 |
化笔 | 化笔 造化之笔。犹妙笔 宋 王禹偁 :“此皆某官激扬公议,启迪宸聪,洪钧岂有于弃材,化笔潜徵于故事。” 基本解释 造化之笔。犹妙笔。 网络解释 化笔 造化之笔。犹妙笔 宋王禹偁:“此皆某官激扬公议,启迪宸聪,洪钧岂有于弃材,化笔潜徵于故事。” |
浪费笔墨 | 词语解释 ⒈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笔圣 | 词语解释 笔圣 [ bǐ shèng ] ⒈ 对善书法者的美称。 引证解释 ⒈ 对善书法者的美称。 南朝 齐 王僧虔 《与某书》:“然观前世称目,窃有疑焉。 引 崔 杜 之后,共推 张芝 仲将,谓之笔圣。” |
一笔书 | |
垩笔 | 垩笔 垩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è bǐ ,指粉笔。 基本解释 粉笔。 网络解释 垩笔 垩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èbǐ,指粉笔。 |
钢笔套 | 钢笔套 钢笔套是一种根据钢笔尺寸,用布或者线制作的用来装钢笔的袋子,可以保护钢笔的表面不被划伤,也可以防止墨水溢出弄脏书包。种类很多。 基本解释 1.自来水笔的帽儿。2.自来水笔的套儿。用线结成或布缝制﹐可以挂在脖子上或衣服的扣子上。 网络解释 钢笔套 钢笔套是一种根据钢笔尺寸,用布或者线制作的用来装钢笔的袋子,可以保护钢笔的表面不被划伤,也可以防止墨水溢出弄脏书包。种类很多。 |
笔译 | 词语解释 笔译 [ bǐ yì ] ⒈ 笔头翻译;用文字翻译(区别于口译) 英 written translation; 引证解释 ⒈ 谓以文字进行翻译。与“口译”相对而言。 |
削笔 | |
煞笔 | |
尖笔 | 尖笔 尖笔 [stylograph]∶尖头自来水笔,铁笔型自来水笔 [style]∶用以在蜡板上写字的工具,一头尖、一头钝而光滑并稍大,用以抹平蜡面从而擦去所写的字 基本解释 尖笔 jiānbǐ (1)[stylograph]∶尖头自来水笔,铁笔型自来水笔 (2)[style]∶用以在蜡板上写字的工具,一头尖、一头钝而光滑并稍大,用以抹平蜡面从而擦去所写的字 网络解释 尖笔 尖笔 [stylograph]∶尖头自来水笔,铁笔型自来水笔 [style]∶用以在蜡板上写字的工具,一头尖、一头钝而光滑并稍大,用以抹平蜡面从 |
戏笔 | 戏笔 戏笔,读音xì bǐ,汉语词语,意为随意戏作的诗文书画。 基本解释 随意戏作的诗文书画。 网络解释 戏笔 戏笔,读音xìbǐ,汉语词语,意为随意戏作的诗文书画。 |
笔帖式 | 笔帖式 又作“笔帖黑”。为满语“ᠪᡳᡨ᠌ᡥᡝᠰᡳ”(转写:bithesi)一词的音译,指清代官府中低级文书官员、执掌部院衙门的文书档案的官员,主要职责是抄写、翻译满汉文。 基本解释 官名。清代于各衙署设置的低级文官。掌理翻译满汉章奏文书。 辞典解释 笔帖式bǐtiěshìㄅㄧˇㄊㄧㄝˇㄕˋ 职官名。译自满洲语。其初为文职的赐名。康熙时,各部院衙门皆置笔帖式,有繙译、缮本、贴写等名目,掌翻译满汉章奏文籍等事。有七品、八品、九品之 |
润笔执政 | 润笔执政 润笔执政,是汉语词汇,拼音是rùn bǐ zhí zhèng ,指由翰林学士升任的执政大臣。 基本解释 指由翰林学士升任的执政大臣。 网络解释 润笔执政 润笔执政,是汉语词汇,拼音是rùnbǐzhízhèng,指由翰林学士升任的执政大臣。 |
笔尖 | 词语解释 笔尖,笔尖儿 [ bǐ jiān,bǐ jiān ér ] ⒈ 笔的写字的尖端部分。 英 pen point; pen-nib; tip of a pencil or writing brush; 引证解释 ⒈ 笔的尖端部分。 引 元 王恽 《滕王蝶蚁图》诗之三:“粉香金翠梦能甜,细写春悰入笔尖。” 《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一遇作文时节,舖着纸,研着墨,蘸着笔尖,颼颼声,簌簌声,直挥到底,好像猛雨般洒满一纸。”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司寇》:“尝定秋审册,公扬笔曰:‘此可谓笔尖儿立扫千人命也。’ |
老笔 | 词语解释 老笔 [ lǎo bǐ ] ⒈ 老练娴熟的笔法。 引证解释 ⒈ 老练娴熟的笔法。 引 唐 李白 《题上阳台》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凡小篆喜瘦而长,竵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题沉石田临倪画》:“先生老笔密思,於 元镇 若淡若疏者异趣耳。” 清 郑燮 《题高凤翰寒林雅阵图》:“人但羡其末年老笔,不知规矩準绳自然秀异絶俗,於少时已压倒一切矣。” |
恭笔 | 恭笔 恭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ōng bǐ ,是指工整的笔画。 基本解释 工整的笔画。 网络解释 恭笔 恭笔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ōngbǐ,是指工整的笔画。 |
摇笔 | |
方笔 | 词语解释 方笔 [ fāng bǐ ] ⒈ 指书法上的方形笔画。 引证解释 ⒈ 指书法上的方形笔画。 引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缀法》:“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方笔便于作正书,圆笔便于作行草。” 国语辞典 方笔 [ fāng bǐ ] ⒈ 笔画的形体之一。也就是每一笔画在碰到下笔收笔、转折或是顿笔等地方,都是利用回笔或是按笔顿笔,把它写成带有棱角的形状使笔画看起来方锐,而为著配合这种笔画,在整个字的间架上,也就需要以方挺的结体来配合。 |
极笔 | 极笔 极笔谓从事文墨。《旧唐书·马怀素褚无量刘子玄元行冲等传论》:“ 行冲 彷徨于极笔,官不过俗吏,宠不逮常才,非过使然,盖此道非趋时之具也,其穷也宜哉!” 基本解释 1.谓淋漓尽致,全部写出。2.上等笔墨。指绝妙的文章。3.谓从事文墨。 网络解释 极笔 极笔谓从事文墨。《旧唐书·马怀素褚无量刘子玄元行冲等传论》:“行冲彷徨于极笔,官不过俗吏,宠不逮常才,非过使然,盖此道非趋时之具也,其穷也宜哉!” |
笔彩 | 词语解释 笔彩 [ bǐ cǎi ] ⒈ 亦作“笔采”。 ⒉ 谓文笔辞采。 ⒊ 指图画的光华色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笔采”。 ⒉ 谓文笔辞采。 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孙盛、干宝,文胜为史,準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 ⒊ 指图画的光华色彩。 引 唐 白居易 《游悟贞寺诗》:“粉壁有 吴 画,笔彩依旧鲜。素屏有 褚 书,墨色如新乾。” 宋 米芾 《画史》:“顾愷之 《维摩天女飞仙》在余家,《女史箴》横卷在 刘有方 家,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