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汉语词典 > 词语组词 > 廨字组词

廨字组词

廨字的常见组词有:廨钱、廨田、廨署、廨舍、廨宇、尉廨、府廨、州廨、公廨、驛廨、廨錢、公廨田、汛廨、會審公廨、驿廨、公廨本钱、公廨本錢、倅廨、官廨、郡廨、廨宇、廨田、廨署、廨舍、廨钱、驿廨、营廨、汛廨、郡廨、公廨、公廨本钱、公廨田、官廨、府廨、廨、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廨字的相关信息

基本词义 ◎ 廨 xiè 〈名〉 (1) 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使用于汉代,常称郡廨、公

含有廨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解释
汛廨
府廨 词语解释 府廨 [ fǔ xiè ] ⒈ 官署。 引证解释 ⒈ 官署。 引 《新五代史·杂传·张全义》:“及 梁太祖 劫 唐昭宗 东迁,缮理宫闕、府廨、仓库,皆 全义 之力也。”
公廨田 公廨田 公廨田是隋唐封建政府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充办公经费的公田。公廨田源于北魏太和 (477—499) 年间的职分田制度。隋高祖登基以后,开皇九年 (589年),诏给京官以职分田,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此为公廨田名称之始。唐代公廨田制度最健全,按内外各官署的等级高低,分别给予。凡京诸司各有公廨田,以司农寺为最高,给26顷; 内坊等最低,只给2顷。凡天下诸州公廨田,以大都督府为最高,给40顷,互市监等最低,给2顷。内外
汛廨 汛廨 江河定期的涨水:汛期。汛情。防汛。桃花汛(桃花盛开时发生的河水暴涨。亦称“桃汛”)。 基本解释 汛地官署。 网络解释 汛廨 江河定期的涨水:汛期。汛情。防汛。桃花汛(桃花盛开时发生的河水暴涨。亦称“桃汛”)。
廨钱
廨田
营廨
公廨本钱 词语解释 公廨本钱 [ gōng xiè běn qián ] ⒈ 唐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崔沔说:“收
廨舍 廨舍 廨舍,汉语词汇,拼音xiè shè ,意指廨署。 基本解释 廨署。 网络解释 廨舍 廨舍,汉语词汇,拼音xièshè,意指廨署。
府廨 府廨 拼音:fǔ xiè 注音: 条目:府廨 引证解释:官署。《新五代史·杂传·张全义》:“及 梁太祖 劫 唐昭宗 东迁,缮理宫阙、府廨、仓库,皆 全义 之力也。” 基本解释 官署。 网络解释 府廨 拼音:fǔxiè 注音:ㄈㄨˇㄒㄧㄝˋ 条目:府廨 引证解释:官署。《新五代史·杂传·张全义》:“及梁太祖劫唐昭宗东迁,缮理宫阙、府廨、仓库,皆全义之力也。”
州廨 州廨 州廨,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州衙。 基本解释 州署,州衙。 网络解释 州廨 州廨,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州衙。
公廨本钱 公廨本钱 公廨本钱是南北朝隋唐时官府为取得办公费用和官吏俸禄而投入商业活动或高利贷活动的本钱。北朝始设,隋文帝开皇十四年 (594年) 改给职田。开皇十七年 (597年) 又予恢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制定文武官吏俸禄制度,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营,每人以五万作为本金,交商人经营,每月利息约4000文,年息约和本金相等,所收利息分月按人发给,名“月料钱”。 基本解释 唐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
倅廨 州郡副职官员办公处所。 基本解释 州郡副职官员办公处所。
公廨田 词语解释 公廨田 [ gōng xiè tián ] ⒈ 隋唐时期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补充办公经费的公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诏给外官公廨田,为公廨田名称之始。唐制内外各官署均依照等级高低,分别给予公廨田。在京官署公廨田自二十六顷至二顷,在外诸州公廨田自四十顷至一顷。官吏解职,移交后任。公廨田租给农民耕种,苛收地租。唐以后无给公廨田的记录。 引证解释 ⒈ 隋 唐 时期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补充办公经费的公田。 隋文帝 开皇 九年(公元5
公廨 公廨 公廨,意思是官员办公的场所。上海会审公廨((简称“sahcp”)),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上海高等民事法院。位于今闸北区浙江北路七浦路口(今为上海医疗器械九厂的所在地),本来建有三幢姐妹楼。但是,关押犯人的“西红楼”和作为办公楼的“东红楼”均已被拆除。红楼北面还有一座灰色的砖混结构五层建筑。那是建成于1929年的“国民政府江苏省高等法院上海地方法院”。 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 乾隆己卯(二十四年,1759),
會審公廨 辞典解释会审公廨huì shěn gōng xiè 清末列强在中国租界内强行设立的审判机关。专门审判中外的互讼事件,审判官由外国领事或其委派人员充任,与中国会审官会同审理,实际上审判实权橾在外人手里。后改为特区法院,民国十六年撤销。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会审公廨huìshěngōngxièㄏㄨㄟˋㄕㄣˇㄍㄨㄥㄒㄧㄝˋ 清末列强在中国租界内强行设立的审判机关。专门审判中外的互讼事件,审判官由外国领事或其委派人员充任,与中国会审官会同审理,实际上
尉廨 尉廨 尉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èi xiè,是指县尉的官署。 基本解释 县尉的官署。 网络解释 尉廨 尉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èixiè,是指县尉的官署。
廨宇
廨田 廨田 廨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è tián,是即公廨田。 基本解释 即公廨田。隋唐时给各官署的田。所收地租充办公经费。 网络解释 廨田 廨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ètián,是即公廨田。
公廨本錢 公廨本钱 公廨本钱是南北朝隋唐时官府为取得办公费用和官吏俸禄而投入商业活动或高利贷活动的本钱。北朝始设,隋文帝开皇十四年 (594年) 改给职田。开皇十七年 (597年) 又予恢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制定文武官吏俸禄制度,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营,每人以五万作为本金,交商人经营,每月利息约4000文,年息约和本金相等,所收利息分月按人发给,名“月料钱”。 基本解释 唐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从北朝起到隋唐﹐官府常用
廨钱 廨钱 廨钱,xiè qián,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 基本解释 隋初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 网络解释 廨钱 廨钱,xièqián,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
驿廨 驿舍。 基本解释 驿舍。
官廨 官廨 官署,读音是guān xiè,词语,官吏办公的房舍。 基本解释 官署,官吏办公的房舍。 辞典解释 官廨guānxièㄍㄨㄢㄒㄧㄝˋ 官署,公家办公的地方。 《南史.卷五六.吕僧珍传》:「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 网络解释 官廨 官署,读音是guānxiè,词语,官吏办公的房舍。
廨署
郡廨 郡廨 郡廨是一个词语,读音jùn xiè,郡府。 基本解释 郡府。 网络解释 郡廨 郡廨是一个词语,读音jùnxiè,郡府。
廨宇 廨宇 廨宇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xiè yǔ 意思是官舍, 出自《南史·蔡凝传》。 基本解释 官舍。 辞典解释 廨宇xièyǔㄒㄧㄝˋㄩˇ 古代属于官署的房屋。 《水浒传.第九回》:「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深。」 网络解释 廨宇 廨宇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xièyǔ 意思是官舍, 出自《南史·蔡凝传》。
廨舍
廨署 廨署 廨署 xiè shǔ 官署。 晋 左思 《吴都赋》:“营屯栉比,廨署棊布。”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周庐绮合,廨署星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 长安 ﹞城内布列宗庙社稷,百官廨署,不使杂人居住。” 基本解释 官署。 网络解释 廨署 廨署 xièshǔ 官署。晋左思《吴都赋》:“营屯栉比,廨署棊布。”唐杨炯《崇文馆宴集诗序》:“周庐绮合,廨署星分。”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
驛廨 驿舍。 基本解释 驿舍。
官廨 词语解释 官廨 [ guān xiè ] ⒈ 官署,官吏办公的房舍。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官吏办公的房舍。 引 《梁书·吕僧珍传》:“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宋 欧阳修 《晚秋凝翠亭》诗:“黄叶落空城,青山遶官廨。” 《元史·韩镛传》:“鏞 居官廨,自奉澹泊,僚属亦皆化之。” 明 高启 《幻住精舍寻梅》诗:“偶逢一树在官廨,为写新诗冰满砚。” 国语辞典 官廨 [ guān xiè ] ⒈ 官署,公家办公的地方。 引 《南史·卷五六
按词性查词:
拟声词 代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副词 量词 介词 连词 数量词 数词 助词 疑问词
按结构查词:
AA式 ABCC式 AABB式 AABC式 ABB式 ABAC式 AAB式 ABCB式 ABBC式 ABAB式 ABCA式 A里AB式
按首拼查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华汉语词典www.zhcid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4058711号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